美文网首页
《Hooked 钩瘾效应》(1)——何为钩瘾

《Hooked 钩瘾效应》(1)——何为钩瘾

作者: dcdcaa123153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01:21 被阅读443次

作者指出,79%有智能手机的人每天早上起床后15分钟内会习惯拿起手机,甚至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宁愿少了性生活,也不愿失去手机。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对手机已经上瘾了,那是一种非得查看信息通知的冲动。一道吸引你去刷几分钟YouTube、Facebook或Twitter,却发现自己一个小时后仍深陷其中的拉力。这种欲望有可能伴随着我们一整天,却近乎浑然不觉。认知心理学家对于习惯的定义是,由情境暗示下触发的无意识行为,即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在做的事。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清楚的意识到,仅凭占有庞大的用户群并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强弱才是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关键。若想让用户成为其产品的忠实粉丝,企业就不仅需要了解是什么吸引用户去使用产品,还需要知道用户为什么热爱它。

如果一家企业能让用户养成固定习惯,就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一旦企业将产品和内在触发进行挂钩,即使无需外在激励,用户也会自动靠过来。能建立用户惯性的企业,更关注其产品服务和用户日常作息及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用户一觉得无聊就想要上twitter,这就是习惯在发挥作用。

让他们最先想到,你就赢了。

那么,产品要怎样才能让人养成习惯?答案是通过刻意制造。如今,创新公司通过一连串“钩瘾”因素的引导,就能极大改变用户的行为。用户越是被这些因素钩住,便越有可能形成习惯。

透过一个接一个钩瘾循环,成功的产品便可达成终极目标:无需高额的广告费或信息的轰炸,就能让用户自动回来,让他们不断地重复使用。

钩瘾模式

钩瘾模式是指设计出一种体验,将用户习惯和解决方案频繁地相互连接,以形成习惯。作者认为,无论是应用程序、运动比赛、电影、游戏、甚至在职场上,都随处可见。几乎每样能够深入我们内心的事物(也常常探进我们的钱包),便是一种“钩瘾”。

Hook模型

钩瘾模式分为四大步骤:

1、触发(Tigger):
触发可引起行为的发生,正如启动汽车引擎的打火器。触发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成习产品(habit-forming products)一开始会先透过外在触发来引起用户的注意,例如电子邮件、网站链接等。再藉由让用户持续进行那些“钩瘾”的周期循环,使其和用户的内在触发的关联逐渐形成,进入到原本既有的行为和情感之中。

2、行动(Action):
在触发之后,便是行动,也就是预期会有奖励而做出的行为。

3、变动奖励(Variable Reward):
钩瘾模式与一般反馈回路的区别,就在于该模式能创造出渴望。虽然已经有很多反馈回路在我们身边,但可预期的反馈是无法创造出欲望的。

4、投入(Investment):
在这个阶段用户需要有所投入,投入阶段会增加用户未来再次展开这一钩瘾循环的可能性。当用户把个人数据、社会资本等用于此产品的服务上时,就已经产生了投入。然而,投入不是用户付了钱之后就可以了,投入是增进下一回合服务的一种行动。邀请朋友加入、表达自己的喜好、累积虚拟资产、学会新东西等,都是用户促进其使用体验的种种投入。通过这些付出,则在每次经历钩瘾循环时,都能使其触发更令人欲罢不能、使采取某项行动变得更加容易、使其奖励更引人兴奋期待。

所谓习惯,就是几乎不假思索就做的事。有数据指出,我们的日常活动几乎一半都是在根深蒂固的习惯下进行。习惯的形成,是大脑在选择走捷径,停止主动思索下一步要做什么。

例如咬指甲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常见行为。起初一个人咬指甲可能只是为了咬掉难看的甲刺,然而当咬指甲这个行为发生在没有刻意目的时,譬如仅仅对某个信号的自动回应——就变成是由习惯来掌控了。对很多咬指甲的人来说,他们无意识的触发因素来自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压力。咬指甲这件事越是和咬时带来的暂时缓解联系在一起,这个习惯就越是难以改掉。

习惯所带来的新商机

成习产品改变用户行为,创造自发性的用户参与。其目标是影响顾客,使之在不依赖广告或促销等“唤起行动”的明显做法下,自行重复再三使用你的产品。不过这个架构和做法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要评估用户习惯对自家的商业模式和目标有何影响。

在我们开始探究习惯养成的机制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习惯对企业的重要性和竞争优势。习惯对企业的益处,包括以下几点:

  • 增进用户终身价值
    商学院有这样一个概念,一家企业的价值是其未来获利的总和。而培养用户的习惯是借由提升用户终身价值,来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方法。用户终身价值是指用户在改用竞争对手产品、停止使用产品或产品死亡之前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而用户习惯可增加用户对产品使用的时间和频率,继而提高用户终身价值。

  • 提供弹性定价
    巴菲特曾说过,一家企业的长期实力,可根据他们在调高价格过程中经历的痛苦程度来判断。当用户将产品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就会产生依赖,且变得对价格较不敏感。

  • 大幅促进成长
    用户若持续感受到产品的价值,较有可能将产品推荐给自己的朋友。频繁的使用更能够鼓励用户去邀请朋友、推广内容、分享口碑。提高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病毒传播周期,病毒传播周期代表用户对另一名用户发出邀请所需的时间,此周期具有重大影响力。若有更多用户每天都使用产品,便能大幅提升病毒传播周期,因为用户会产生更频繁的传播回路;其次活跃用户越多,被邀请的人更有可能加入。

  • 提升竞争优势
    用户习惯是一种竞争优势,能够改变用户日常作息的产品,较不容易受到其它竞品的影响。哈佛商学院的John Gourville指出,许多创新都以失败告终,是因为用户对原有产品的高估,而公司则对自家新产品的高估。所以新产品想要在市场站稳跟脚,不能只比别人好一些,而是必须起码要好上九倍才行。

  • 独占用户的心
    用户习惯固然对那些有幸让用户成习的企业有好处,但也让试图打破现状的创新产品及新创企业更加不可能成功。事实上,能成功改变用户长期习惯的案例,少之又少。
    想要改变他人的行为,不仅需要知道如何说服他人采取行动,还要让他们长期重复这一行为,最好能重复一辈子。因为通常新习惯的半衰期很短,而人的大脑倾向于沿用既有的思维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难以在改变习惯后维持良久的原因。
    培养新习惯所要面对的敌人,是我们过去的习惯。纵然我们改变了习惯,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状态,随时准备在我们无意之中再次启动。所以想要形成新习惯,必须频繁触发。

成习区域

企业在开始判断其产品具有多少潜力时,可通过以下两大因素判断:发生频率(行为是否常常发生)、知觉效用(在用户心中,此行为相对其它解决方案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

成习区域

如上图所示,若某行为的发生频率和知觉效用达到了足够的程度,就会进入习惯区,帮助它成为一种习惯。要注意的是,图中的曲线虽然下滑,但并未碰到知觉效用的轴。即无论知觉效用有多高,如果行为不常发生也无法进入习惯区。不过就另一条轴而言,即使某个行为提供的知觉效用很低,仍然能因发生的频率足够高而进入习惯区。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找出将行为变成习惯的通用时间尺度。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的习惯在数周内就能形成,而有的则需要五个月以上。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行为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该习惯对使用者的重要程度,大大的影响了此行为成为习惯所花时间的长短。

维他命VS止痛药

“你们的产品会是维他命还是止痛药?”这个近乎老套的常见问题,许多投资人都会拿来询问那些急于获得第一笔资金的企业创始人。在大部分投资人看来,正确的答案会是后者止痛药。

止痛药能够解决显而易见的需求,缓解某种疼痛,且其市场规模通常都能量化计算出来。就像止痛药泰诺,含有有效舒缓疼痛的成分,这正是一种大家乐于付钱取得的现成解决方案。

而维他命则不一定会解决某个明显的痛点,它诉诸于用户的情感需求,而非功能需求。我们每天早上吃维他命时,并不是真的在意它能否让我们更健康。事实上甚至有研究表明,服用维他命可能反而弊大于利。但我们并不是很在意,我们并非因为它有效而服用维他命。服用维他命只是一种完成待办事项式的行为,我们是从心理安慰而非生理舒缓的角度来衡量这种行为的。想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益身体的事情时,令我们感到满足,纵然我们分辨不出它究竟能带来多少益处。

因为维他命不像止痛药,它可以停几天不服用也没什么大不了。因此投资人才会认为做出像止痛药这样的产品,才是正确的策略。但我们想想现在最红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他们卖的是什么?维他命?止痛药?多数人会猜是维他命,认为其用户并没有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最多就是希望迅速增强其社会认可罢了。毕竟,回想一下你开始使用这些服务之前,有谁会在半夜惊醒,大叫:我需要有样东西能帮助我更新近况!

但是和许多创新产品一样,直到它们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需要那些东西。不去做某件事便会觉得有点痛苦的,就叫作习惯。事实上痛苦有点夸大其词,这种感受用“心痒”来形容会比较贴切,一种浮现于心头、不加以满足就不舒服的感觉。使用某种产品来“瘙痒”,比不理它能更快获得满足感。一旦我们对某个产品产生了依赖,就会非它不可。

关于维他命或止痛药的问题,作者的答案是,形成习惯的产品属于上述两者。一开始这些服务看似提供“有也不错”的维他命,但是等到习惯建立后,就会像止痛药一样抚平人们的“心痒”了。


Hooked 钩瘾效应(2)——四大步骤
Hooked 钩瘾效应(3)——道德操纵与寻找成习商机

相关文章

  • 《Hooked 钩瘾效应》(1)——何为钩瘾

    作者指出,79%有智能手机的人每天早上起床后15分钟内会习惯拿起手机,甚至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宁愿少了性生活...

  • 钩瘾效应

    1 . 前言 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有多高,要看能创造出多强大的习惯习惯:由情境线索触发的自动行为,人们几乎不用想就在...

  • 《Hooked 钩瘾效应》(2)——四大步骤

    上一篇文章说过,钩瘾模式分为四个步骤:触发,行动,变动奖励,投入。下面将重点介绍这四个步骤。 触发 一个习惯的形成...

  • 《Hooked 钩瘾效应》(3)——道德操纵与寻找成习商机

    钩瘾模式的设计目的是将用户遇到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解决方案频繁联系在一起,以帮助用户形成一种习惯。有效的钩瘾模型能让用...

  • 产品初见的Onboarding上瘾回路建立

    钩瘾效应:创造习惯新商机中提出,如何经由触发、行动、奖励、投资四个步骤,创造有成瘾性的行为回路。可以看见产品最想达...

  • 亚马逊的 Alexa 在“钩瘾”你

    翻译至作者Nir Eyal博客的文章内容:Here’s How Amazon’s Alexa Hooks You ...

  • 说说造成各种成瘾症的核心原因

    网瘾 购物瘾 刷剧瘾 显呗瘾 暴躁瘾 指责瘾(自己和他人) 破坏瘾(自己和他人) 疑心瘾 懒癌瘾 拖延瘾 恐惧瘾 ...

  • 以身试【瘾】之高估

    请问,你有何瘾吗? 比如:烟瘾?酒瘾?网瘾? 咖啡瘾?麻将瘾? 又或:早起瘾?学习瘾? ...

  • 2019年,活在当下!

    何为"瘾",毒瘾,烟瘾,药瘾···,让人抓狂同时无法抵抗的外界物质,这些可见不可怕,可以远离避开。而思想上习惯性,...

  • 瘾(1)

    雨中相遇 这个夏天,以一场急促的大雨开始。豆大的雨粒伴随着崩塌的雷声砸在草坪上,扬起的灰尘合着雨雾笼罩着整个操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ooked 钩瘾效应》(1)——何为钩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gw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