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一则历史故事:
齐国的孟尝君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给他一张用象牙做成的床。孟尝君令下属登徒直把象牙床护送回齐国。这对于登徒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床也不是一件小物品,路途很远,古代交通条件也不好,难免路上有个磕磕碰碰,到时候怎么赔偿也是个大问题。于是和公孙戌约定,让公孙戌去说服孟尝君,帮助他本人躲过这趟差事,如果成功,便将祖传的宝剑给公孙戌。
我们来看公孙戌是如何说服孟尝君的。他对孟尝君说:“您在各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各国都钦佩您的仁义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这么贵重的礼物,那些还没去的国家该拿什么来接待您呢(说好的仁义廉洁呢?)”孟尝君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赠送的厚礼。
故事的后面更加有趣。公孙戌听后,神采奕奕,脸上满是收获宝剑的窃喜,马上告辞孟尝君打算快步离开。孟尝君察觉到了异样,问他为什么高兴。公孙戌便把赚得宝剑的事情如实报告。孟尝君听后不但没有生气,还令人在门上贴出告示,让大家多给他提好的建议,即使提建议的人有别有用心也没关系。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公孙戌的建议能被领导接纳,关键之处就在于他能设身处地站在领导的角度分析问题,他清楚孟尝君对自己的名声极为看重,指出收下礼品会对孟尝君的名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孟尝君接受了下属的建议。另一方面孟尝君也是虚怀若谷的好领导,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是别有用心,他也予以采纳。所以司马光也引用诗经“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一句来评价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