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则万物皆空

作者: 行者迁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22:57 被阅读0次

    《心经》有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曾经我以为佛教的《心经》里面有宗教色彩,佛教的思想是唯心主义,佛教的思想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们可以学习的,但当我真正了解心经的思想核心之后,我被佛教蕴合的高深的智慧彻底地折服了。

    佛家讲“万物替空”,空不是没有,空包罗万象,有和没有都在空里面,空是无常,因为世间的一切都变化无常,所以万物皆空,我们拥有的东西终将烟消云散,关于我的所有一切乃至整个宇宙,终将会过去,我们的钱财会消失,我们的名利会消失,我们的荣辱会消失,我们的文明也可能会消失,乃至所有的甚至物质与能量都在转换之中,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空的,我们所拥有的都是空的。

    万物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万事万物皆因而来,果而去,固因果是恒定不变的,因果是非空的,所以要信因果,而怀疑空的。

    万事万物皆空,万事万物皆无常,想到这难免让我感到悲观绝望,我想我还拥有什么呢?我的名利,我的财富,我的爱人,我的家庭。难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吗?

    然而,在我想到了当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一下子高兴起来,正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可以拥有世间的一切啊!

    佛说,放下执着,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人生苦短,而精力又有限,虽说心可以放一个宇宙,可是当你处于某地某时某刻时,你的心一定能装宇宙吗?当你失恋时,你装的只有伤痛,当别人侮辱你时,你心里装的只有仇恨,当你表演失误时,你心里装的只有尴尬,当然这不一定是绝对的,你心里还有可能装着其他东西,可是你的心确实只能同时装一样或几样东西,而且当你心里的东西装得越多你越是无法专注与静心。

    我们需要专注,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执着,在心里保留最值得的东西。

    放下懒情,专注于勤奋,你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放下仇恨,专注于仁爱,你将让这个世界查

    变得更好。

    放下偏见,专注于接纳,你将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放下迷思,专注于当下,你将获得一个完满的今天。

    当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放下时,则四海皆兄弟也,我们将欣然接纳彼此的价值观,我们将化干戈为玉帛,这个世界将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猜忌,不再有仇恨,那么,人我们离古人所说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也就不远了。

    真正的佛教徒不结婚生子,鲜有从事生产劳动的,这对社会的发展的确是消极的影响,但佛教从传入中国至今2100多年从未灭亡,足以见得佛教自有其魅力与智慧,佛教文化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与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忽视佛教,也没有理由忽视佛教,忽视佛教的人必定是没有深刻领悟佛教智慧的人。

    佛教家强调对现世的关怀,因为无常,我们能尽力把握的只有当下,所以,活在当下,不去理会时间的侵入,不去理会历史的霸道,不沉迷于对前人的迷思之中,因为过去总是那么不真实,后人又随意地美化或丑化历史,使本来就不真实的历史变得更加不真实,不寄托希望于未来,因为未来总是那么的难以预测,所以,佛家总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当今进社会佛系青年的思想已与佛家思想大相径庭,佛系青年没有坚守,随遇而安,佛系青年只求自己的安宁自在,而不顾中他人的生死,佛家崇尚的是积德行善,渡已渡人,帮助世人摆脱苦难,而佛系青年从不讲善,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们只求安乐,他门自私自利,他们不知道关怀。

    我们应该放下偏见,放下执念,佛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并解释这个世界,当我们接受一种新思想时,我们不可过分地用自已已有价值观来衡量新的思想,对于不了解佛教思想的人,佛教思想对其来说就是新思想,我们在了解佛教思想时应该先全身心地感受和领悟,之后再认真地审视佛教思想,如此才是我们对待佛教思想应有的正确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常则万物皆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jq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