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的黄州,正是苋菜大量上市的季节。
黄州本地的苋菜,有红苋菜和绿苋菜两个品种。两种苋菜的外形、植株都差不多,口感味道也基本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不过,我还是比较偏爱红苋菜,一想起那红色的汤汁,我就忍不住咽口水。
小时候,奶奶总是把红苋菜的汤汁倒入我饭里,此时米粒上立刻着上了一层鲜艳的红色,平时难吃的褐色糙米饭也变得香甜了,我一口气可以吃两碗。
初夏的清晨,城郊的菜农踩着三轮车,把刚出地,还带着泥土和露珠的新鲜红苋菜拉到城里的农贸市场里来卖。买菜赶早市,你如果不睡懒觉,起个大早,就能碰到他们,不然,就只能到固定摊位的菜贩手里买了。
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能碰到用篮子提着几种时令蔬菜来卖的爹爹婆婆。这些爹爹婆婆的时令蔬菜中,可能就有几把红苋菜。他们大多是种一小块菜地自己吃,吃不完的就拿出来换几个零花钱罢了。年纪大了还种菜的爹爹婆婆,都是一生勤劳惯了的人,到老了也闲不住。他们不仅仅是种菜,而是象培养孩子一样用心侍弄,整天都在地里担水施肥,锄草捉虫。“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蔬菜和粮食一样,也是汗水浇灌出来的。
有次我的运气就特别好,早上出门上班,就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婆婆,用小马扎坐在小区门口的人行道边卖菜。婆婆的面前放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除了空心菜、小白菜外,还有我喜爱的红苋菜。只是那种红色让我眼前一亮:植株矮壮,紫红色的叶片鲜艳肥硕,在清晨的阳光下,象吸足了红色汁液的一块块绸布,一看就是那种水肥充足,生长茂盛的样子。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红苋菜,只有在土地肥沃的熟地上精耕细作,才能长得如此鲜嫩肥硕。它不仅是早晚施肥,披星戴月的结果,也是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赐啊!
现在的年轻人,哪怕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不愿意种地了。更不用说城里的年轻人了,他们可能连很多农作物都分不清楚——把小麦当韭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笑话啦。
年轻人不愿当农民,原因很复杂。喜欢虚拟的网络,在烈日炎炎的时候愿意呆在空调房里网上种菜偷菜——这种怕苦怕累,对土地没有感情,肯定也是其中原因。只是,虚拟的网络里,长不出粮食和蔬菜噢。
一般碰到这种卖菜的爹爹婆婆,能买就多买几把吧,好让他们早点卖完回家;买时也不要还价了,何况一把菜才两三块钱。我们没有种田种地,却有吃有喝。沉默平凡的农民,甚至是很多年迈的农民,用汗水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饮食保障。
“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整个社会,请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用心去爱护农民吧,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期望有一天,我们把鲜花和掌声献给种粮大户,象献给歌星影星球星一样的灿烂热烈;期望有一天,我们把艳羡的眼神投向烈日下的农民,如同投向房地产开发商、职业炒房客、风险投资人一样的真诚谦卑。这样,我们就成了农业强国了。
在金钱的世界里,我们的价值取向,是不是迷失了方向?
黑土地能长出红苋菜,土地里可没有红色素。造物主实在是太神奇,是否是提示我们要记住农民大伯的血汗?
向每一粒粮食致敬,就是向汗水致敬,向勤劳致敬,向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
全社会都向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那整个社会就会对那些喜于钻营的不劳而获者,投以鄙夷不屑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