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来,老婆告诉我:今天我们老家两个人家同日吃米饭(指死了人,亲朋邻居在死人火葬那天去送人情吃饭)。
那两个走了的老人,按辈份来讲:88岁的老太陈美玲叫85岁的老太顾小英为小奶奶,陈美玲虽大三,却是顾小英同宗不同族的孙媳。
我问老婆,她们是同一天死的?
不,陈美玲早走两天。
我说,邻居们不作兴一天同吃两个人家的米饭,怎么送人情?
小奶奶(我们也叫顾小英为小奶奶)家吃米饭,老家邻居一个都没有去,连她从小抱养的儿子都没有去送终,是她亲生女儿一个人从头到尾打理的。
这个场面也太凄凉了!野生葛玲也太不像话了!我自言自语。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婆不无叹息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且一家一家来。先说和我们平辈的,我们称她为嫂子的陈美玲吧。
我问老婆,你去吃米饭,肯定听人说陈美玲为什么要摆五天才出殡?
还不是娘家人不同意!(我们这里死了人,一般三天就出殡,除非特殊情况有五天七天的。)娘家人别的无可挑剔、不好掰驳,只好在天数上多拖拖她家儿女,破费破费她家钱财。
有句老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死牙(父)好死,死娘难啊!
我们这里的民俗,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反正与死鬼娘家关系形同路人的,到时娘家人会站出来说话,除非没势力!大打出手的,有之;胡搅蛮缠的,有之,形形色色,不尽相同。
娘家人基本上提什么条件,死者的家人都一一照办,没有好商量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娘家来条狗,死者家人都要另眼相看,跪在路旁悲声迎接,不敢怠慢无理。
那么,死者陈美玲何许人也?她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三个弟弟。父母迫于生计,将二十岁黄花闺女的她,嫁给了在上海某大厂有固定工作的二婚男。
她是来当后妈的。上有比她大十几岁的老公,下有比她小了十几岁的养女。据说男人前妻,另有新欢,脚踩大门,狠心抛弃了女儿,丟给了前夫。
她老公真正是老牛吃嫩草!他只管在上海上班,只管和陈美玲生儿育女,享受鱼水之欢,把自己所生的五个孩子和陈美玲丢在农村吃苦受累,他在大上海乐得快活自在,逢年过节才来到农村逍遥走一回。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退休没几年,她的老公甩下她,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四十几岁的陈美玲从此守了寡。
徐娘半老的她,没能坚持住晚节,不久就传出她的花边新闻,据说前后有两三个比她年纪大的相好,经常半夜三更,偷偷地敲开了她的房门。
在我的印象里,陈美玲非常相信迷信,小女儿生病,她不给医生看,偏要给江湖郎中、神汉巫婆看,结果十几岁的小女儿,未等花开就早早枯萎了。
另一个让我忘不了的:她所生的大女儿婚姻。她一手导演,是是非非,曲曲折折。
大女儿似是娃娃亲,姑嫂从小认可,等孩子们长大了,陈美玲觉得这个女婿并不理想,想赖掉重找。姑娘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因此两家闹得满城风雨。
陈美玲想女儿高挂,可是挑来挑去,最后还是吃了回头草,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儿子顶替进了城,晚年的陈美玲和小儿小儿媳住在一起。可是婆媳不如,有一年冬天,婆媳吵架,被小儿子知道后,把老娘床上的被褥,全部扔进了家旁边的小河。
等她生活不能自理时,两个儿子出钱把她送进颐养院,经常探望她的只有她的亲生大女儿。
晚年的她,可怜且可悲!
说完陈美玲,我来再说顾小英。
顾小英年纪比我父母轻,我父母却要叫她小婶婶,她的老头比我父母年纪大,按辈份我唤他小爷爷。身高体胖的小爷爷,虽是老牛吃嫩草,可不是想要下口就好下口的。他的嫩草虽然弱不禁风,那可是浑身带刺的。财政大权永远掌握在小奶奶手中,小爷爷只是个应声虫。
小爷爷世代一穷二白,熬到四十几岁才天赐良缘,好不容易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光棍生活。两个人年龄悬殊整整18岁,当时在我们村里没有盖过他俩的。
结婚没两年,夫妻俩一鼓作气,有了自己的女儿。于是趁热打铁,仍想观音送子,可不管他们如何使尽浑身解数,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几年下来,夫妻俩失去了不折不挠的勇气,偃旗息鼓。事有凑巧,小爷爷行船路过野生,看到河边有个包裹,捡起来一看,发觉是个婴儿,孩子脸涨得发紫,哭不出一点声音。
小爷爷把他抱回家,夫妻俩视如己出,好生喂养,终于养育成人。那时孩子取名都带猫啊狗的,夫妻俩也就给儿子取名狗候。邻居们当面叫狗候,背后都叫他野生。
野生在他们抚养下,长得高高大大,没有考上高中就给他找了木工师傅,拜师学艺。一家人和和睦睦,姐弟俩亲亲热热。
自从女儿出嫁后,老两口就给野生张罗亲事。不久,野生娶了葛玲。自从小俩口结婚后,家里原有的风平浪静就变得鸡犬不宁,最后一家裂变两家,强势的儿媳带着女儿和丈夫搬出老窝,另起炉灶。
我们村里邻近县城,十年前拆迁开发,村里人因此人人都住上了安置房。小爷爷小奶奶拿出积蓄,自掏腰包找了老房换新房的差价,房产证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儿子为了改善婆媳关系,借此机会表达爱心,拿出十万为父母购房找差价。父母知道儿子真心诚意,可儿媳十几年来种种作为让老俩口彻底寒了心。
老俩口认为他们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们心惊胆战住着你们为我买的房,要是再有个三言两语,你们把我俩赶出来,我们笨嘴拙舌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到时成了流浪狗,想想就后怕!
我们老俩口暂时手头还有几个钱,拿自己的钱住自己的房,舒心踏实,我们老了你儿媳真心悔改,我们可以考虑儿子女儿都有房产继承权。
儿媳自从公公死后,还是我行我素,对寡妇婆婆漠不关心,让孤苦伶仃的老太自生自灭,逢年过节让她面壁思过;生病住院从不探望,也不许老公迈进病房一步。
儿媳想:牛老卖得钱,人老豆腐渣!你嘴硬不服,不给我赔笑脸,看到时谁落在谁手里,谁死在谁前面!至于房产,按继承法还好还是按照老风俗,你不敢不给儿子,想给姑娘——没门!她知道姑娘不是她的对手。
老太几次住院,只有女儿毫无怨言,里里外外,照顾服侍,吃的用的,从不要母亲化一分钱。老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后一次出院,她要女儿陪着她,在律师面前录下了遗言,将自己名下的房产全部转给自己的女儿,儿子一家三人没有继承的权利!
老太听从亲戚邻居的劝告,生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悄悄地将名下的房子脱了手,住进了女儿的家里。
待到儿媳听到晴天霹雳,为时已晚。虽然事后在婆婆面前,哭天抹泪,指天发誓,一定改过自新,也教女儿跪在奶奶面前,苦苦哀求。老太波澜不惊,无动于衷。
儿媳软的不行来硬的,与姑娘对簿公堂,要求法官秉公执法,继承他们应得的财产。律师当庭按下放音键,当儿子一家三口听到老太如泣如诉的遗言,目瞪口呆他们,吃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野生听到母亲的死讯,不禁潸然泪下。再生之恩怎能忘记?回想从小到大,一直到结婚,点点滴滴,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支持、帮助。没有他们,也可能世上没有我这个人,更没有我这个家!
他知道在这个家里,他无能为力,接不回母亲的遗体,只想去姐姐那里,为母亲送上最后一程!葛玲听到后,暴跳如雷,野生倒在床上,低声呜咽,悲伤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