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心焦虑傍晚
2月4日傍晚正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我接到一通电话,瞬间心情降到谷底。
“喂,##,明天上班,我们一起去四医院工地”。
“啊,这么急啊,可我孩子还在家呢?”
“那咋办,领导让我通知你的”。
“嗯,几点”,我情绪不太高的回应着
“七点四十在你家附近的车站接你们”。
“好吧”。
放下电话,我内心极其复杂,我不想去,四医院是传染病医院,多危险。现在疫情当前,孩子年龄尚小,万一被传染了,我的家人和孩子怎么办?万一疫情控制不住怎么办?我还能回家吗?万一被隔离怎么办?………
家属听到后走过来说:“你去吧,我还没上班,我先看着宝宝,明天我把他送妈那”。
我顿了顿,看着儿子,有些挣扎的说:“妈妈有个事要告诉你,妈妈明天要上班了,那个地方有点危险,可能需要去半个月时间,回来还要隔离十四天,这段时间见不到你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爸爸明天会送你去奶奶家住,你要乖哦,不能惹奶奶生气,奶奶很辛苦的,好吗?”
“嗯,”儿子看了我一眼,继续摆弄着手里的积木,我看的出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第二天回家,只剩家属一人,他笑着告诉我,儿子跟他去奶奶家的路上说,我妈妈去上班了,要隔离十四天呢,爸爸,你说时间长不……我笑了,也不知这笑是欣慰还是苦涩。
近二十天的时间,他从没哭闹着要回家,从不在奶奶面前说想妈妈,他表现的出奇的好。以至于爸爸问他想妈妈不,他都说不想。
大人总是猜测孩子离开我们会有多不适应,用溜走或善意欺骗的方式对待他们,其实,告诉他们真相,他们比我们表现的还坦然。
危机四伏的每一天
初入项目,因为人员较少,物资等尚未到位,除了日常工作外,我主动承担了后勤的工作,与七家分公司负责人沟通,确定每餐吃饭人数。每到吃饭时,现场人员较多常常一涌而上,人员如此密集,我内心十分恐惧,可鉴于工作本身,没办法,只能多带两层口罩。
看着每天不断飙升的数字,我内心忐忑,看着周围的工人更是心惊胆战,形同虚设带口罩的,摘掉口罩抽烟的,还有一个口罩带了两天,口水浸湿几近透明的,口罩黑了继续戴的。我在祈祷,领导们在期盼,赶紧干完撤场,现场几千名施工人员一旦发生一例,后果不堪设想。
还好,随着社会捐赠逐步到位,后勤组统一为工人和管理人员按时发放防疫物资,每天定时定点消毒,测查体温,集中住宿,登记出场入场时间做好每一步防疫工作,截止撤场未发生任何异常情况。
十五天后,这栋仅完成主体结构的医院,在两千余人的全力奋战中达到了交工条件,所有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又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
昨天是回家休息的第一天,我忐忑的向社区报备,询问是否需要隔离,我将自己的情况感知,对方请示领导后回电不需要居家隔离,但要少出门。嗯,必须全力配合。
今天,我看到新闻,已有21和省市今天是零增长了,内心欢喜之余,仍在祈祷,希望疫情过去,希望国泰民安。
我以为自己去援建会一去不返,而经历后才发现,那些担忧的日子,奋战的日子,协同作战的日子真的已远去。让我保留这段回忆,成为生命中一段新的体验,新的收藏,新的烙印,愿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段不悔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