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的发生的事是在赵老翰读私塾期间发生的,在此期间,赵老翰不但认识了字,还了解了本县许多人上关东做买卖发财的事情。教书先生特别讲了当年被称为京东第一家的刘氏家族。这个刘氏家族祖祖辈辈生活在河北省乐亭县汀流河刘石各庄,远在清乾隆初年时,刘家出了个经商人才,这就是刘新亭。刘新亭经商的事迹差不多家喻户晓,影响乐亭当地的几代人。在刘新亭带动下,乐亭出现上关东经商的热潮。那真是“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
教书先生细细讲解刘氏家族的事,给赵老翰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某地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靠自己的天赋,成就了这片土地的风光。这个天赋就是经商的能力。据《乐亭县志》载:“地近边关,邑之经商者多……所易之物以布粟鱼盐为主,布为本地产物,粟则来自关外……实民糊口之一助也。”
东北这里广袤肥沃土地上,在闯关东人们不断开发下,生产出大量的粮食,由于粮食有了剩余,在解决肚子温饱问题后,产生了新的需求。吃饱了喝足了,也要穿得暖,进而更高级的需求与享受随之产生。
当人们面对堆积如山的粮食时,如何变现的问题随之而产生了。然而交通不便,只有几处皇帝巡边和官府传递文件的驿道,来往人极少,因而造成消息闭塞。这就使得生产出来的粮谷难以流通。生产出大量粮食的农民不能以粮换物,因而可以说各种物资是极其贫乏的。
就这样乐亭县得天独厚的优势产生了,它离关东最近,而且乐亭人天生头脑灵活。乐亭老奤们发现了商机,自个儿生产物品可以跟闯关东的农民换取粮食,以物亦物简单的商品流通产生了。头脑灵活的老奤们抓住了这无限的商机,从此奤商应运而生。
想出息,发家致富,就走经商之路。这就是最初老奤们的梦想。于是,以乐亭县人为主的奤商出现了。乐亭的“乐”字不读(Lè),应该读作(Lào)。千万记住了,不然,老奤们该笑话你了。
当然了,开始经商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不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就拿乐亭县汀流河刘石各庄的刘新亭来说,他是最早上关东经商的人。
对了,大多数涝亭人(我用这个字吧,免得叫乐亭)来关东就想学习做买卖,所以,那疙瘩的人来关东称为“上关东”,而不用“闯”字。
刘新亭父亲叫刘福经过多年努力自己有了数十亩土地,在当地也算是殷实人家。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他的儿子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时走街串巷的当个货郎,有点钱了还在集市上设立钱桌子。你要问了啥叫钱桌子呀。那我告诉你在集市上放一张桌子,摆上各种钱币及金银首饰,你需要啥钱就到他那疙瘩去换,这回明白了吧,当年刘新亭的地摊经济就是摆地摊银行呀。
其实,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当年的刘新亭是远途贩卖,把自己家乡生产出来东西,如锄板子、土布、棉花,拉到东北这疙瘩与农民交换粮食。这是两头都赚的买卖,因为送到东北来的是这里急需农具和日用品,拉回去的也是乐亭当地紧缺的粮食。你说这能不是两头都赚钱吗?现在有个词叫“长途贩运”,刘新亭上关东就是干这个发的家。
刘新亭刚开始从肩挑贩卖,到用大车贩运,最后,找了个好地场开了自己的店铺“益发合”,由行商变成坐商,生意不断地扩张,来回赚钱买卖如雪球越滾越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刘家的合字号买卖,也就是集团公司,已经遍及关东各大集镇。
随后的十年时间,刘新亭获利数百万吊,他闯关东的这个决定也改变了这个家族未来上百年的发展轨迹和命运,京东刘家的发迹自此开始。
当然了涝亭不光是京东刘家,还有小黑坨村的张希孔,他创下的兴字号买卖,在涝亭也是家喻户晓的。这些人的事迹鼓舞着涝亭人上关东,不少人在关东都干出了自己一番事业,这前仆后继经商行为,做出了让人羡慕的业绩,也为后辈人做出了榜样。用涝亭的话说就是上关东都“出息”了。这就更剌激涝亭人对上关东的向往。
“好好念书,长大了好上关东。”成了涝亭人的向往。这也成了年青人努力的目标。特别是在关东发了财并出了名的人回乡办学,学成后又进入让人羡慕的铺子,能不让涝亭人继续努力吗?
曾有这样的笑话:叫做“见了亲家不下驴”。为啥这么说呢,说是在涝亭县有个老汉,每天上街(gai)骑驴,见到亲家后就下驴打招呼。有一天,他骑着又见着亲家了,这回自豪地说:“亲家,我儿住益发合了,我就不下驴了,回见!”说完手中鞭子朝驴屁抽一下,扬长而去。
这个笑话是不是真的不清楚,不过它说明了京东刘家的益发合在当地的影响力有多大。
说到这儿,你会问想说明啥呢?哈哈,我不过想说清楚来龙去脉而已。乐亭不光刘家,还有许多人家也想上关东发财。话说回到一百多年前,在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镇一个叫胡林张庄的屯子里,有一个小男孩子,听到上述的故事,深深记在心里,在私塾里学习期间就暗暗下了决心,长大了一定要上关东。他立下了上关东发财的志向,要让自己成为富甲天下的财主,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富翁,让自己的家族象刘家那样风光起来。
可是,想去关东他还得过了刚娶的小媳妇这一关。不久前,家里给他娶了一房媳妇,他从来没有把上关东的事向她透露,因为不愿意跟她费口舌,只是决定去了,才想告诉她,跟她商量看能不能跟自己去。这一天终于鼓足勇气向自己的新婚妻子提出了这个问题。
正是一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当年胡林张庄里不起眼的茅草屋里传来切切私语。只听一个男孩声音传来:“小娘子,跟你商量一个事儿呗。”
“嗯哪,你说吧。”女孩儿的声音,她看着自己的男人,脸上露出了羞色,心里想啥大不了的事啊,还用跟我这个屋里的人商量,随后用期待地眼光看着小男孩。
小男孩儿顿了顿,咬了咬嘴唇,他在想怎么开这个口。
“啥事呀,你咋地了腻啥事儿还跟讷商量咧?”这是小女孩儿温柔还带点急促的声音
“咋也没咋地腻,揍是想出去赚钱。讷都这么大了也不能总靠爹娘腻。咋地也不能坐吃山空不是。讷揍是想上关东,人家说那疙瘩老整钱了。大哥过继给族内大伯家了,现在讷就是老大啦腻,讷也不能在家靠给人家干活。讷长大了腻,我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来,特别是你过门了,讷得让你过上好日子。”说这话的小男孩在娶妻前就想上关东,可惜父母就想传宗接代,他得把当年订的娃娃亲娶回来才能离开家到关东闯荡。
想发财,上关东这是乐亭这疙瘩的人从小的志向。清末民初这里穷苦的人们上关东,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创造了乐亭“老奤商帮”百年辉煌经商史。
说想上关东的小男孩就是赵老翰,这一年赵老翰十六岁了,父母给他办了婚事,女方是从小就定下的娃娃亲,现在就是他新婚妻子,该称呼赵王氏了。
赵王氏马上撒起娇来,紧紧搂住赵老翰脖子说:“讷不让你走。”
是啊,过门才一个多月,小女孩和丈夫还没腻够,刚刚体会当女人的滋味,咋能舍得让自己男人离开呢?
赵老翰也紧紧抱住女孩,他也舍不得离开这温柔之乡,可他没办法,他必须赚钱,多的赚钱才能养活七、八人之家。因为他知道,自从大哥过继后,老大的重任就担在肩上了,他不出去赚钱这个家就得苦熬干休,这是他所不愿意的。他知道父母一天天老了,在地里刨食吃十分不容易,还有弟弟妹妹也期待着他。无论如何上关东去拼搏,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他的梦想。他当然知道父亲苦熬大半辈子,为了能够让他出息,不惜用微薄的收入供他入私塾读书认字,长大了好能够出人头地。他更知道能给他娶上媳妇,这也是父亲累死累活的结果。他再也不能让父亲继续操劳了,他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此时,赵老翰突然恍惚看到母亲那忧郁双眼,这个家多亏母亲辛勤操劳才维持下去。当年自己刚生下来时,家里连包裹的布片都没有,母亲只好用收藏起来的破棉裤来包裹他,说他只露出个小脑袋瓜,可好玩了。有钱人家的孩子穿的是绫罗绸缎,而自己家只能穿破衣喽嗖。
想到这儿赵老翰不禁暗暗地攥起了拳头:必须上关东闯一闯,一定要想京东刘家那样开一个大大的铺子!
赵王氏感觉到赵老翰行动,她把头埋赵老翰的胸膛里,有一种坚实依靠的感觉。可是新婚没几天,她真的舍不得让自己丈夫这么快从身边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