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记郑家榜村七组组长 刘宗燕
故乡天空的燕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直是我喜欢的诗句。早莺争树,显得活泼;春燕新归,有了希望。宗燕,我叫她“燕子"。眷恋故乡的天空,丰羽回归,用衔泥的坚持,为深山翠绿,带来一抹亮色。
故乡天空的燕子初识燕子,是在电话中,今年暑假,族姓续谱,我们是本家,想到他年青灵活,自然找她联系,可她那天特别忙,没办法见面,好在我和金叔熟悉,叼挠了午饭,也没了下文。
故乡天空的燕子八月下旬,单位接受精准扶贫任务,作为榜上的孩子,责无旁贷,刚好分的对象又在天齐,在第一次的培训会上了见到了燕子,身材娇小,皮肤白皙,扎一个中学生似的马尾巴,一走路蹦蹦跳跳,甩来甩去的。既有乡村女孩的淳朴和健康,又有城里姑娘的时尚和优雅。说她二十出头绝对使人相信。
故乡天空的燕子燕子是七组的组长,桥河养生谷的负责人,后来又代管了八组,成了老天齐村唯一的小干部,山上纵横几十公里,地广人稀,我们入户只得依仗燕子,从河下上山几十公里,坡陡弯急,还有惊险的挂壁公里,燕子是老司机,路线熟悉,车子开得风驰电掣,安全平稳。
故乡天空的燕子记得去的第一家就在中岭。燕子带路,政策宣讲,资料整理,帮扶规划,慰问唠嗑一切都是那么的干练和精明。兴海笔记,我成了无聊看客。
故乡天空的燕子入户大多是山路,特别是到三卷湾里,从养生谷过去两公里多,小路只有一个痕迹,草有一人多深,灌木丫枝,红藤荆刺,不时刷在脸上,汗水一浸,焦疼火辣,上岭的一段要四脚四手,上抓下蹬,埋头缩身,不是挂住了脖子,就是绊住了裤脚,磕磕绊绊,才能穿过。上岭之后,一座孤坟耸立头顶,墓碑威武,文字了了,阴森可怖。绕过必扶碑门,一段横路更是惊险,三十米的距离,山体从崖脚一直崩到谷底,几百米深,全是松土碎石,人要小心的从上面经过,重心里倾,全神贯注,生怕虚脚,朝下一望,白色一片,寸草不生,不时有落石飞溅,一直到猪槽峡里的河底,惊心动魄,浑身发麻,头晕目眩。更有一绝壁阻隔,壁外搭了三根杉木栈道,悬空万丈,摇摇欲坠,担心以朽的躯体能不能承受我的重量。燕子在前,也爬的面色红润,汗水浸在脸上,还要不时等我们,并嘱咐我们小心。一点没显难色。一袭红衣在群山碧翠中显得格外耀眼,兴海戏称,燕子是山中的一枝花,我倒觉得她是真正的燕子,是春的使者,给山里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她说,这样的路,我是一个人不敢走的,每次总要喊妈妈作伴,想想一个女孩子,在这样凶险的环境中独自跋涉,的确十分不易,但作为组长,上传下达,政策入户,她不动又怎么行呢?好在这家马上就要搬迁到集体安置点,这种情况不多了。
故乡天空的燕子路途闲聊,得知她儿子在县城上初中,成绩不错,老公事业有成,城里有车有房。自己又有驾驶技术,怎么都可以过安生一点的生活,反过来回到这个山上,挣一个月500元的工资,连上山下山的油钱都不够,我是不能理解的。可她说,山上实在太难,年青人太少,想想自己的童年时代,就难以释怀,那时没有公路,为了赚取学费,父亲弄了几根杉树,不想又被林业的收走了,虽说没有罚款,可看看父亲耷拉的脑袋,疲惫的双眼,怎么都狠不下心提出读书的要求,初中都只好辍学,这是一生之痛。立志出嫁怎么也要找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想时代变迁真是超出想象,昔日的凶山恶水,变成了金窝银盆,看在眼里也舒服了很多,水泥路一直通到桥河,村里修建了养生谷,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回来的发展前景可观,因此,就回来了。
故乡天空的燕子知道我们是老师,也有共同的话题,特别是对小学的吴老师,她更是念念不忘,说小时候身体差,吴老师经常抱抱她,有一次生病,吴老师更是抱了她一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作为老师,举手之劳,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说起抱怨,也不隐晦,儿子没有管到,为人妻为人母没有尽责,谷里的工作太忙,农村工作不被人理解,吃力不讨好的事太多。每念如此,总鼻头发酸,眼红泪转。没听她抱怨过待遇。总在说扶贫之难。
故乡天空的燕子后来,扶贫任务做了些调整。我也要上班,但一些资料还要完善,每次有事我都只好电话燕子,她都有求必应,给我少了诸多麻烦。
故乡天空的燕子对于“燕子”,我了解的太少,从一些零碎的片段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热情,她的朴质和无私,她身上具有土家儿女所共有的品德,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共产党员,但她是我的家乡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中国农村最普遍,最重要,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的代表,她们象春天的燕子,从田间地头到茅檐农舍,把党的政策送到每个百姓的家中,饱受委屈,毫无怨言,对生活充满了自信,热爱家乡,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生活。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想,这就是燕子的动力。
故乡天空的燕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