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散世相大学生活会
既要淘汰混日子的大学生,也要淘汰掉不合格的大学

既要淘汰混日子的大学生,也要淘汰掉不合格的大学

作者: efdc8a7537cb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4:30 被阅读535次

2018年,华中科大18人因成绩不达标从本科转专科,其中已有11人在今年六月按专科毕业。

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接受采访时对科大此举表示明确肯定。

华中科技大学

做吃螃蟹的人

2017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份文件《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就在网络上形成了热议。

这份文件明确规定:未按要求完成本科学分的学生降为专科。

据了解,该校学生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的3/4(二年级为2/3)者,给予黄牌警示;

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的2/3(二年级为1/2)者,给予红牌警示;

凡得一次红牌,或两次黄牌警告者需转入专科,且不能再次转入本科,否则予以退学处理。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的调侃甚至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

“读了4年大学,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大有人在。”该校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有些大学生脱离老师和父母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通宵打游戏、逃课,考试挂科的情况屡见不鲜。

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既是保障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在退学之外,为学分不能达标的学生提供的一种“人性化选择”。

陈大夫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菊花一紧:幸亏我不是现在上大学......

作为一个当年毕业大清考参加了两位数门考试,还差点没能毕业的超级学渣,如果当年就推行了这个制度,我估计就成了第一批”本科降专科“ 学生之一了。

今年九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

明确要求全国各高校取消”毕业清考“制度,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改变大学本科阶段“严进宽出”的弊病。

(延伸阅读:

《教育部:不要指望靠大四“清考”拿毕业证了》

为了顺应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学习了华科的经验,因地制宜推出了自己版本的”本科降专科“政策。

(来源:一读EDU)

而一年过去,第一批按照该”办法“碰了线的同学也不得不迎来自己的处理方案。

据长江日报2018年10月12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生2018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

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华中科大此举给予肯定:

“天天打游戏、谈恋爱,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他还表示:本科生质量不行,研究生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大部分本科生是要就业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需求。

中国大学教育注水现象相当严重

中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注水相当严重,这基本是业内人士都公认的事实。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务部原副部长卢晓东日前曾在高等教育专业媒体“一读edu”上撰文指出:

 

国内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的核心问题所在,就是教师学术要求不高、不严格,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投入较低。

(原文请点击:本科转专科,为何对“一流本科教育”如此重要?

北京大学教务部原副部长卢晓东

(来源:一读EDU)

出国留过学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显然更加真切,国内高校的课程学术要求远远低于美国高校。

国内大学一向被称为是“严进宽出”,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不断膨胀,进的显然没那么严了,但出口却还和原来一样宽松。

根据卢晓东的估算,美国高校2006年的本科四年毕业率只有36.1%,六年能毕业的也只有57.5%,

 

而中国大学生四年能拿到学位的却能占到97%,甚至不少985高校毕业率也都超过了95%。

(来源:一读edu)

大学本科学业要求过低带来的,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质量和在世界上的形象一直难尽如人意,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及国际形象完全不相称。

大学教育注水

到底是谁的责任?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显著降低,是从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那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的大扩招开始的。

1999年开始,三年内将大学招生人数增加一倍,本来设计给100万学生用的教室、宿舍、食堂,三年后就得分给200万人,很多高校都到处人满为患。

招生人数翻着番地涨,但教师人数却跟不上,面对大课几百学生都根本认不过来脸。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大学里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相濡以沫的亲密关系一去不复返。

(来源:知识分子)

陈大夫2005年进大学时正好赶上这场大跃进的尾声,我读的是山东建筑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校开这个专业已经三年了,却根本没有一个教授能给我们上专业课。

本科高校不少专业没教授也能招生,还一开好多年连着坑几届学生;

部分高校教职工打着学校的牌子在校外非法招生,还能通过各种手段搞来盖了本校公章的学位文凭;

类似这些乱象在本世纪头十年的中国大学里随处可见。

大学扩招大跃进在促进居民消费、拉高GDP的同时,却显著降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含金量。

因为培养过程里得不到足够的培养资源,拿不出像样的科研履历,国内培养的土生博士、硕士,在海归的同等学历面前自动低半格。

“大学生”群体在民众中的形象从天之骄子,几年时间就变成了眼高手低干啥啥不行的穷酸秀才。

大学扩招大跃进的始作俑者:

汤敏和左小蕾

(来源:央广经济之声)

高校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高校巨额债务的出现和处理,乃至教育部十几年都没法完全解决的“三本独立学院”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里遇到的屡次危机和所做的一大半努力,都是在给当年的扩招大跃进收拾影响擦屁股。

985级别的大学本应承担的任务,是一个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少数精英的角色。

但在短短几年里,这些大学从学生的培养方式到毕业要求,都急速向一般地方高校看齐。

搞出95%以上几乎毫无门槛的毕业率,也就别怪别人diss你文凭的含金量。

(来源:网络)

贵族的血统不纯了,就没人再承认他是贵族;精英的标准降低了,也就没人再尊重你是精英。

现代高等教育里开龙头注水是不行的,会给自己的长远发展埋大坑。

想立牌子需要几代人努力,砸牌子却只需要一场大跃进式的扩招。

国内大学学业救济

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国内高校想在世界同行中得到承认,就一定要有过硬的本科教育质量。

但不管你的生源质量再好,九成以上的毕业率和学生学业高要求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当年怎么放松培养标准把水注进去的,现在就要怎么把水再挤出来,但被挤出去的那部分学业达不到标准的学生该怎么办?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

按照华科官媒的说法,现在试行的本科转专科是一种学业救济制度。

何谓“学业救济制度”?实际上就是给那些学分绩不够,按原规定应该直接退学的学生一条可以选择的不那么决绝的出路,让他们不会因此而绝望乃至轻生。

在我看来,这次华科“本科转专科”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一件好事。

虽然这仅仅是大学学生学业救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许会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之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的学业制度缺乏弹性,面对学业不达标的学生往往走两个极端:

要么是无原则的纵容毕业前大清考,要么是冷酷的一撸到底直接劝退,缺乏中间的缓冲和引导。

根据大学声的调查结果,30%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学校挂科一定数量会被劝退,而18%的同学表示自己学校挂多少门都无所谓,只要大四清考能过就行。

每年毕业季,不少高校都会有学生因为不能毕业而做出其他不理智的举动,这早已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实。

只淘汰百分之几的学生,还可以靠维稳封锁消息让事态不扩大,如果要逐渐与国际接轨,把淘汰率提高到20%-30%以上,会不会接连出现富士康式的“十三连跳”“十四连跳”?

陈大夫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遭遇,当教务部的负责老师告诉我清考成绩的申诉不受理,我没法拿到毕业证的时候,我真的是两眼一抹黑,有种自己的生命已经毫无意义的感觉。

(来源:百度)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当初为了国家经济建设一盘大棋,不顾行业内在规律给大学教育注水,现在挤水分的痛全让学生承担公平吗?

在国内高校目前学业救济措施极其缺乏的现状下,我反对各种为管理方便把学生一开了之的规章制度。

(延伸阅读:《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是不是应该直接开除?》)

各高校出台的各种学生学业救济措施,包括学业预警;辅导员一对一谈话;学业帮扶;不合格学生“留级”;本科转专科;休学及转专业等制度。

只要对学生有利,考虑到了学业困难学生的实际处境和需求,我们都支持并希望能尽快在全国高校推广。

90年代以前的大学老师和学生

是教学相长的共生关系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不合格的高校和教师

也应该有淘汰机制

但问题是,高校到底有没有动力实施这些能惠及百万学生的措施。

以很多学生都关心的“转专业”问题为例,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学生依然不能自由转专业,还有相当多的学校给转专业设置了“学分绩年级前10%才能转专业”这样的限制。

真正不适合自己所学专业,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有可能把GPA抬到年级绩点前10%吗?

这种逻辑自相矛盾的“二十二条军规”式校规,在我眼里就好像民政局规定“家庭美满模范夫妻才准许离婚”一样可笑。

(来源:百度)

让大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大家呼吁建议了这么多年,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绝大多数高校都视而不见。

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一旦开放转专业,不少高校里的薄弱专业,学生可能纷纷转走剩不了几个。

如果陈大夫当年能有任何转专业的可能,山建大的信管专业就会转的不剩几个人没法开张了。

那些把本专业学生视为自留地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会被动到饭碗,对这样的政策极力反对,这才是国内高校自由转专业始终推行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在高考报志愿

时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

既然那些沉溺游戏不学习,导致学业成绩达不到标准的学生理应被清除出大学,

那么那些连教授都没有就有底气招生的高校;

那些毫无就业竞争力,待遇如同后妈的专业和院系;

以及那些天天上课照本宣科对着PPT念,十几年知识结构没更新过的高校教师;

是不是也都该考虑一下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在这个行业里存在呢?

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制定规则,显著提高他们的“淘汰率”呢?

我们认为,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校友都应该有权利对自己受到的教育进行评价。

同时社会上应该有独立机构来收集这些评价打分,并给出针对大学教育质量各个方面的公示和排名。

那些教育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能令学生满意的高校、院系、专业和教师,都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让那些尊重学生权益,帮助学生学业发展的高校实现加速成长;

让那些专业水平出众敬业精神良好,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校教师拿到远超同侪的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

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让中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健康发展。

大学声(微信公众号ID:collegesay ),是一个以“为大学生发声”为宗旨的自媒体。

 

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热门社会事件;最急需的学业生活资讯;全国各高校学生维权报道;以及独家的大学声调查报告.......

 

我们愿尽一切努力为大学生发声,帮大学生维权,伴大学生成长,与你一起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

  • 既要淘汰混日子的大学生,也要淘汰掉不合格的大学

    2018年,华中科大18人因成绩不达标从本科转专科,其中已有11人在今年六月按专科毕业。 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

  • 时评丨常凯申、毛至老人岂可一笑而过?

    师者,范也,范不正则其徒必歪。 大学生混日子,社会已高度关注,淘汰劣者成共识。但,高校教师混日子,仍被忽视,未被严...

  • 瑞士教育制度综述-47

    学校也是采取淘汰制的,如果进入学术组,第一学期,老师会给与很多的测验,如果成绩不合格,也会被淘汰。瑞士的整个学习系...

  • 混日子,终究会被淘汰的

    很多人出来工作,都是一种态度:钱给的多就多干点,否则就少干点。结果十几年以后,才发现自己毫无长进,碌碌无为,工作机...

  • 如何提升HR工作的战略性价值

    HR既要能接单,也要会下单。没有下单的HR,是不合格的。 ...

  • 如何提升HR工作的战略性价值

    HR既要能接单,也要会下单。没有下单的HR,是不合格的。 ...

  • 葬星

    葬星 ——小锶 这银河, 星星太多。 它说, 必须淘汰, 淘汰掉哪个。 星星本无所谓, 流星也有一刹那的美丽。 只...

  • 为什么爱抱怨的人,运气都不太好

    二次元猫小姐 最近人事部传来风声:公司会提升一批努力的老员工,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新手。 听到这个消息,小陈心里是窃...

  • 练习 | 潮流

    被时光淘汰的感情 被时光淘汰的玫瑰 被时光淘汰的容颜 被时光淘汰的美衣 被时光淘汰的想念 被时光淘汰的信笺 被时光...

  • 逆淘汰

    所谓“逆淘汰”,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等。有史以来这种悲剧常常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要淘汰混日子的大学生,也要淘汰掉不合格的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c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