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掌控习惯》读书日记

《掌控习惯》读书日记

作者: 云蔓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17:31 被阅读0次

    【阅读书目】《掌控习惯》

    《掌控习惯》

    【阅读天数】2(累计1小时)

    【阅读进度】53/269

    【阅读感想】

    这是我第二遍认真的阅读这本书。第一次读是去年的8月6日到8月11日,在此之前,大约是2019年的11月份吧,我在樊登读书APP里第一次听这本书。

    最初听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听的并不是很认真,可以说从头到尾听完,只记住了一句“糟糕的坚持,好过完美的放弃”。当时我正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也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总有些困扰阻碍着我坚持下去。也正是因为“糟糕的坚持,好过完美的放弃”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也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找到了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习惯培养方法。

    “糟糕的坚持,好过完美的放弃”成了我的座右铭。

    后来自己读这本书,那种冲击力真是颠覆了我的想象,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里讲到的一些内容几乎成了我一直奉行的原则,就比如说“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这是在我的很多文章里都会提到的,不管是在习惯培养的领域里,还是时间管理的领域里。

    又比方说行为的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在知道这个内容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里包含了多少步骤,因为太过习以为常,所以总以为人的行为,就仅仅是一个行为而已。

    我在用剪映APP制作视频的时候,为了剪切掉某一个大约只有零点几秒的内容,为了更准确的找到我需要的那一段内容,需要把视频的某一段内容的细节“放大”,总时长不变,但是通过把细节方法,更加准确的找到需要改进或者剪切的地方。

    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

    看上去仅仅是一个简单到不能简单的动作,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环节和步骤,也只有当我们用放大镜去看待的时候,才能找到行为里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所谓的“对症下药”,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去年年底参加了本地书店的一个领读人培训,每一位领读人都需要确定一本领读的书。我没想太多,决定了要领读《掌控习惯》这本书,原因就在于这本书帮助我培养了很多的习惯,也让我自己有意识地带着放大镜去观察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改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了一起,也因此总结了我自己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并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养成了更多的习惯。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尤其是写习惯方面的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本书里的那些理论和方法,也时不时的会去翻一翻这本书。

    上周去做客了一档与书有关的广播节目,原本准备分享《非暴力沟通》,已经有人介绍过了;又想着当天正好参加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共读读书会,就分享这本吧,然后被告知也有一些小伙伴在节目里分享过了;于是最终我依然分享了《掌控习惯》这本书。

    由于领读人的培训即将接近尾声,距离自己领读的时间不远了,又加上在节目分享时发现里面有不少细节内容都想不起来了,于是重读《掌控习惯》成了近期必须要做的事情。

    昨天到今天累计读了1小时,前言11页加上正篇53页,发现里面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细节真的还有不少,重读依然能够给我巨大的冲击力。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能够给人带来的影响吧。

    【内容整理】

    今天在书里看到了一句话——“有意义的改变无需剧变”。

    以前看电视剧或者小说,主角总会经历一些“剧变”,人生才会开始发生改变。但实际上放在生活当中,不可能总是期盼着会有“剧变”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最重要的还是让你的思维一点一点的改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总是能够听到很多成功学的例子,期盼一下子获得成功,却畏惧一点点的失败。因为“延迟享受快乐”的能力下降,所以总是不屑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但恰恰是这种微小的改变,有可能给你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在1年中每天恶化1%:0.99^365=00.03

    在1年中每天改进1%:1.01^365=37.78

    1%的力量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1%的力量。

    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1%的错误,也就是反复做出不良决策、重复微小的错误,或者是为自己的小失误寻找各种借口,一年之后你的成长水平会趋向于“0”;然而如果我们每天改进1%,一年之后你的成绩也会提高37.78倍。

    书上有这样一段话:

    【你的日常习惯稍有改变,你的人生道路就会通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终点。在你做出1%向好或1%向差的选择时,在那个时间点来说它并不起眼,但纵观你由无数个时点构成的整个人生的过程,你的那些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和你可能是谁之间的不同。成功是日常习惯累积的产物,而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结果。】

    就像是飞机航线一样,即使在飞行过程中微调很小的角度,最后也会与目的地相差数百里。

    微习惯能够给人带来的改变是超乎想象的。

    就比如说我培养阅读的习惯。最初五六十本书看完,我都无法把知识贯通起来,只能一本书一本书的单独理解,每次想要解释一些内容的时候,只有对应到了这本书里所针对的那个领域,我才有可能说出一些想法。可在这五六十本书看完,遇到了“国学经典《大学》”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把所有的知识都连通在了一起,思考一下子深入了很多,之后再看书,很容易就能把书里的知识吸收纳入到我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甚至能够改变我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习惯给我带来的“复利”。

    对我来说,最初的那五六十本书白看了嘛?并不是,那些书是我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么五六十本书积累,即使读《大学》,我也是无感的。

    对应习惯来说,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潜能积蓄期”。

    潜能积蓄期

    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的结果,都是衡量我们习惯的“滞后指标”。就比如说,你的体重是衡量你饮食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知识是衡量你学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净资产是衡量你财务习惯的滞后指标。我们得到的都是行为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的结果。

    由于这些结果可能要积累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让你看到你努力的价值,并且谁也不知道这需要多长的时间,这是我们无法把一个习惯长久的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我们总是认为,想要实现愿望最佳的方式是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例子:你为自己设定了减重20斤的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你努力的节食、运动,然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达到了减重20斤的目标。然后你终于松了口气,为了奖励自己开始大吃特吃,结果没过多久,又把减掉的20斤给吃了回来。

    但实际上我们希望的,是能够长期保持减重20斤以后的体重,减重20斤只是一个“小目标”,后面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此,只有打造好了能够适应这么一长段路的“体系”,才能够让体重更好的保持,为此,你需要的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以及锻炼的习惯。

    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只是短暂的改变,会束缚你的幸福感,并且它与长远改进的大方向是不一致的。任何一个习惯我们都是希望能够终身坚持,仅有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是无法帮助我们坚持的,如果能够创建一个正常运行的体系,我们就能够在其中找到快乐,并更好的把一个习惯坚持下去。

    改变习惯颇具挑战性,原因有两个:(1)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2)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行为改变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改变结果,意味你得到了什么。

    第二层是改变过程,意味你做什么。

    第三层是改变身份,关系到你的信仰。

    想要培养持久的习惯,所有层级都有用处,关键问题是改变的方向。许多人在开始改变的时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的目标上,但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把着眼点放在“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上。

    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但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我选择去看书,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爱看书的人”,希望“我能成为一个阅读者”,自然而然地,我就选择了那些对“阅读者”身份有益的行为。

    然后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每天能够完成1小时的阅读任务成我了的小成就,能够在等候电影开场的时间里在大厅安静看书成了我的小成就,2个月看完10本书也成了我读书过程中的成就。有了这些“小成就”的加持,我的“阅读者”身份慢慢得到了加强,习惯也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所以,书上也说到了改变身份的两步进程:第一,决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用小赢证明给自己看。

    你对一个身份、一个信仰拥有的证据越多,你就越坚信它。你的习惯能够塑造你的身份,你的身份也能塑造你的习惯,这是一条双行道。

    从你想要的结果开始,去思考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的结果?这种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会做什么样的事?从而找到“我能做些什么来成就这样的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控习惯》读书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fq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