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问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喜欢妈妈?”
他一边打王者,一边回答我:“现在呀,我玩手机,你不吼我的时候”。
我有点愣住了,这姿势,这语气,感觉在照镜子。这样的答案,大概我早已自知,孩子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在他们犯错、调皮时,能够温柔接纳的父母。
01
表弟3岁时,被确诊为先生性弱智。
那时候,所有亲戚都劝舅妈再生一个,经济条件又不是不允许,舅妈坚决不生,她害怕再生一个也是如此。
后来,舅妈就辞掉工作,成了表弟的专职妈妈。
有一次,我们去舅妈家玩,表弟冷不丁儿的一拳打得我眼冒金星,恰巧舅妈看到了,未等我反应过来,舅妈已经拧着表弟的耳朵,一边骂一边吼:“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样的个东西”。
舅妈歇斯底里里的骂了好几分钟,把我吓着了,全然忘记了那一拳的袭击。
晚上吃饭时,舅妈一边喂表弟吃饭,一边对表弟拉拉扯扯,一会儿让他坐好,一会儿让他不要笑,咧着嘴巴,笑得丑死人,诸如此类,各种数落。
当时,我对弱智的理解仅停留在“傻”字上,我想,舅妈这样一刻不停的骂表弟,“傻”表弟能听得懂吗?
而且那时的表弟,也不过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
后来,我渐渐地能够相对准确的理解弱智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表弟的“傻”有个专用名称,叫唐氏综合症,大多数这样的孩子,不是完完全全的无认知,只是智力发育迟缓,或者停留在某个年龄段。
表弟就是那个智力停滞不前的孩子。
再后来,舅妈一家每年来我们家拜年时,总能听到舅妈对表弟大吼大叫的声音,听妈妈说,舅妈曾经因为表弟不听话,大冬天把孩子关在门外,她睡一觉醒来,才把孩子带进房间。
我想,当舅妈选择不再生一个、辞职回家带表弟时,她应该是一边怨老天爷不公、一边想带好表弟的。
后来,舅妈和舅舅离婚了。表弟就送回老家给外婆带。
最开始,外婆三两天头被表弟打伤,每次小舅舅要揍表弟时,外婆总是拦着,走到哪里,外婆都带着表弟,渐渐地,表弟能够正常和村里人聊天,会帮外婆搬搬抬抬,有客人到访,他会客气的问人是否吃饭等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听上去,多么美的一句鸡汤。然而,低质量的陪伴,不如缺席。
舅妈于表弟,她放弃了太多,给予的却充满嫌弃的陪伴,或许在舅妈心里,她是心疼儿子,情绪找不到发泄口,而孩子需要吸引的是更多的能量,不是垃圾。
真正对孩子的照顾,不仅是丰衣足食的体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支持和鼓励,无论对错,都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和接纳他。
02
很多年前,有一部叫《肥猫正传》的电视剧。
里面的肥猫,本是一个智力正常、天真可爱的婴儿,不幸染了黄疸病,加上父母照顾不足引致中度弱智,父亲难以面对,一走了之。
肥猫的妈妈却坚决不放弃,把肥猫抚养成长。
即便是正常人,在行走江湖时,亦难免遭遇外来的鄙视和嘲笑。像肥猫这样,有缺陷的人,在无形中更让某些群体的获得了戏弄和嘲笑他人的快感。
当肥猫和妈妈搬到新家时,肥猫因偏胖的体型和中度弱智的智商,很多人初见时,不明情况,对肥猫表现出的不当行为,时而嘲笑,时而捉弄,这时候,肥猫的妈妈没有嫌弃儿子不断闯祸,而是一点点的教儿子,怎么样与小孩、与大人打交道,到最后,肥猫的正直、善良感动了许多人。
而肥猫一直定格着他美好的性格,快乐、单纯,在别人说他傻子时,常常平淡的说:“我不是傻,我是弱智而已”。
龙应台说:“这个世界,凡是有爱的事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
拥有真正爱的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无理行为而感到没面子,更不会因为面子扫地,而当众与外人一起奚落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极其敏感的生物。很多时候,更能先于成人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时候,在他内心已经产生了内疚,如果成人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他便可以勇敢的站出来面对问题,甚至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成人就需要起到托底的作用,不至于在外人面前,让他面子扫地,而错过了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
03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也是一位愿意为孩子托底的妈妈。
当送阿甘去学校上学时,校长以阿甘智商测试只有75为理由,明目张胆的嘲疯阿甘的妈妈,当时,妈妈并没有因儿子的智力问题而感到低人一等。
她理直气壮的质问了校长。
与阿甘妈妈相同的,影片《奇迹男孩》中的奥吉也有这样一对父母。
以奥吉的家庭条件,或许被父母再留在家里养多少年,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奥吉妈妈意识到,只有让奥吉走出去,他才能真正融入社会。
随后,奥吉成功进入学校了。而已经习惯了陪伴奥吉的妈妈一下子孤独了,焦虑了。
父母之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看着奥吉走进学校,妈妈靠在爸爸肩头,是担心和害怕。
但是妈妈没有把这种害怕传递给奥吉,而是强忍着泪水,鼓励奥吉去面对新生活,奥吉的爸爸则以男人的方式,用相对真实的话语,让儿子勇敢迈步。
我以为,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这样一边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恐惧,一边给那个爱的人加油打气,给予他最大的信心和力量,这即是托底的力量。
当奥吉第一次尝到朋友的背叛,妈妈告诉他:你看我脸上的皱纹,每一根都有不同的时间和来历,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的印迹,它告诉我们去过那些地方,这绝不是丑陋。
爸爸告诉他:或许你讨厌自己的这张脸,但是我很喜欢,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
大概,这便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接纳。
于孩子而言,能吃多少山珍海味,穿多少绫罗绸缎,都是大人灌输给他们,至于心底里更需要什么,大概就是快乐和懂得,无论犯了什么错、走了多远的路,父母都会在身后,以温柔的目光,坚韧的态度,接纳和帮助他们,永远有一双手,在背后托住他们。
一直被父母双手托起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