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家规定,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条件之一是取得普通话测试相应等级证书。语文专业需要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的证书,其余专业要求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就行,少数民族地区要求更低一些。本人系少数民族,是中学以前根本不会说普通话的那种,是到大学经常因为普通话闹笑话的那种,但是大学毕业时,我通过考试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然而,很遗憾,我普通话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都过期了。
我以为曾经取得就代表了能力具备,以为普通话测试就像教师资格证的文考、试教、面试那么简单,几乎不需做什么准备,凭老本就能考到,甚至高分傲骄通过。不幸的是,普通话考试,我遭遇了滑铁卢。87—92分可取得二级甲等证书,而我只考了85.9分,以1.1分之差华丽丽地落榜。
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遭遇考试失败。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当年我考取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是人考,多少有点灵活,甚至有些失误可能漏网或者干脆被忽略。而今,普通话考试采取机考,任何瑕疵都逃不过计算机捕捉,儿化音不到位,爆破音送气不够,轻声不够轻或者太轻,都可能被判定为错误。更何况上次考试,我由于大意把三处“青年人”念成了“年轻人”,单单此一点,就算错了6个字了!没有通过考试也是情有可原了。农夫的侄女笑我说,我的普通话退步了。
没办法,再考啊!
上次考试权当是交了学费吧,它起码帮助我认识到自己态度不端正,练习不够,而且检测出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在哪里。普通话考试分为四个板块,读字、读词组、读文章、即兴命题演讲,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读文章。没有参加过普通话考试的朋友一定会认为读文章有什么难的,识字就能读。非也非也,因为文章的作者语言表达习惯可能跟你的表达习惯不一样,甚至大不相同,比如老舍的散文,行文当中都是京腔,很多儿化音在其中,连单个的儿化都难读准的南方人要是抽到老舍的文章来考,那就要歇菜了。这个难度绝不亚于女生驾考抽到铁饼项目,基本上就是下次再来吧。重来的次数多了,总有一次会运气好,抽到好读一点的文章吧。但是像我,平时容易口误,有时会多个“了”字,有时会少个“的”字,有时习惯式地按自己思维误读,防不胜防……
我跟农夫说,我觉得这机考普通话的文章朗读比《新闻联播》要求还严格,一个萝卜一个坑,既要读得只字不落,还要读得只字不差,人家《新闻联播》只要读得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掉个把字,不影响整体内容,都不算错的。的确,曾经我的汉语老师就说过,一些电视主持人去考普通话也没能一下考到行业要求的普通话等级的。孟非就曾经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吐过槽,在普通话考试中“飞来横祸”一定要读成“飞来 hèng祸”,多别扭,但按词的意思,就该那么读。此外,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羡慕嫉妒恨”,正确的读音是“羡慕jí妒恨”。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需要自己去积累、记住。
当然,上次考试没有通过,也可能真的是我的普通话退步了。记得快毕业时,为了普通话考试,我练得舌头都疼了。这一次我要打有准备之战。
普通话考试就这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生长在城市从小说普通话的人考起来要容易得多,而生长在北方城市的人考个二级甲等就跟一次闲聊一样。而生长在两广、福建等地的人,要考好普通话就没那么容易了,其难度甚至不亚于英语口语考试。
既然没有天生的优越,那么只有后天努力了。我买了普通话考试指导用书来练习,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能扳回那1.1分,重新拿到二级甲等证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7062140/ef9e954a804acdb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