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假是个忙碌而充实的假期。在假期每周四进行的网络学习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作为一名中年人,在这个科技时代,如果不懂得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还死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终会被社会淘汰。
尤其是听了朱思思老师的那节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后,更是茅塞顿开。开学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总结出如下优点:
一、运用思维导图训练了学生对课文的梳理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进行了引导,作者围绕春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让学生逐段进行分析,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也让学生对作者的思路有了很好的梳理。

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接受、吸收能力差、记忆能力差。他们学诗可能只会背诵,学现代文常常是文章学完了,一问除了作者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思维导图却让学习不好的学生知道了通过一篇文章学会了什么?可以说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无意中就学会了知识。

三、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时变得轻松、容易。例如《春》一课,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做了思维导图后,老师再要求学生根据所做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如写春草时,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为了让这些特点鲜明,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目的明确,学生分析起来就更加容易和轻轻了。


四、思维导图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总结能力,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春》一课学完后,老师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总结:1.文章内容2.景物特点3.使用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上交后发现少部分学生思维导图做的很好,大部分学生做的思维导图不是很完整。但无论哪部分学生都将思维导图做出来了,也证明了都有收获。

五、思维导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做思维导图,教师也发现学生在做思维导图时也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让人耳目一新。加人自己画的画,可以让思维导图更漂亮。

总之,通过假期的学习,我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