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会好吗?
听梁漱溟先生的书《我生有涯愿无尽》的解读 ,梁先生认为人生观有三个层次,逐求,厌离,郑重。
“逐求”的人生观肯定人生和欲望,它的低层次是满足物欲,高层次发展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现代西方哲学。“厌离”的人生观既否定人生也否定欲望,最彻底的就是佛家思想。而“郑重”的人生观是肯定人生,抑制欲望。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精义是“自觉的、尽力量的去生活”。
对照我的经历,在高考之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在跟着指令走,上大学之后,一段特大的迷茫期,找不到人生方向,后经古典老师的书点拨,大概是进入了第一个阶段“逐求”,开始很实际的去面对现实,决定先养活自己。
两次考研失败之后,理想主义被现实狠狠打了一顿,刚好碰到疫情,两三个月的时间,现实很魔幻,人性很露骨也脆弱,心中郁闷,埋头学了很多课程。就进入了“厌离”,对人生看不到希望,对之前很想要的东西,也失去了兴趣。被打击的理想主义可能很容易走极端进入悲观吧,学课程的角度也更多看到悲观的那一面,接着而来的调剂,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便严重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好在有家人朋友鼓励,一路上也遇到很多帮忙的学长学姐们,还是觉得这世界也没那么糟糕。
由于对现实魔幻题材的不解,开始对中西方思想政治有了一些了解,可能加上基因里环境里,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是我特别向往的,也就是乐观的现实主义。的确,若把现实当成苦难重重,很正确,但很累,反正都来这世上一趟,何必呢?知道多些事情,处于的环境,反而能够很坦然地去面对生活,大概,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但,不能止为此。毕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知道。
刚好梁先生还说了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方法,也就是用心思建立主见,学着认识问题,真正读书学习,学然后知道不足。这四个阶段就是从学习到建立体系,也在提醒我,学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自己有了多少思考,有多少东西成为自己的。再是由浅入深,以简化繁,运用自如清晰判断他人,最后是思想圆熟炉火纯青。这后四个阶段,对于我来说,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也提醒我,不要轻易评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人云亦云。
这世界会好吗?我不知道,但我会希望它好,在它变好的过程中能出点力,也不白来这世界一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