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段时间,和朋友小于一起去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过程中,她不停地对我的行为指出一点批评。
比如说,我看到孩子特别焦虑的时候,她会说,:你自己也是学习过的人,怎么还是这种情绪?
比如说,那次先生没有陪孩子住宿,她也说,是因为我的原因,说,你都学心理学学了这么多年,怎么老公还是不能自由?
我很奇怪,当时听了这些话,觉得不舒服,总有哪里不对劲。
后来,看了李雪老师的《走出剧情》那本书,里面有一个章节,是说,假如有人一直用各种方式向你表达“你不行”的时候,你可以远离他。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听了那些话,我会不舒服,因为这些话的背后,总是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不行”“怎么学习了那么多,还是会犯错误?”这是多么大的否定啊。
这也让我联想起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说:“跟你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是犯这个错误?”
想必孩子听到这些类似的话,一定也是心里不舒服的。因为这些话里有太多的评判,而不是客观的描述。
假如可以换成:“我看到你为了孩子有焦虑的情绪,我猜,你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只是没有找到更适合的方法,相信以后通过你的不断学习,会有更好的改进的。”
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舒服得多。
对孩子可以说:“虽然跟你说了很多遍,你还是犯同样的错误,我想你也不想这样是吗?我们来看看,如何避免这样的事再发生呢?需要我的帮忙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