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份,蚂蚁金服完成了140亿美元的C轮(A轮融资指第一轮融资,A轮融资之后的再次融资称为B轮,再往下为C轮)融资,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VC(风险投资)融资之一。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完成此次融资后,蚂蚁金服市值将推高至1,500亿美元。
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互联网、风投等现代化商业“加速器”极大提升了现代科技公司的成长速度。这也是一个狂热的时代,随着各大媒体头条频频报道那些迅速壮大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和成长型初创公司,使得每个人都心生荡漾。
其实,许多第一次创业的科技公司创始人都会或多或少带着误解进入各自的行业。即使是已经创建了几家成功初创公司的先驱者,对未来也总不免存在误解。以下是创业者中最常出现的5个误解:
1.可以让我更快致富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一些科技公司从一开始会获得一些动力(比如国家对初创科技公司的扶持、各类初创专利或奖项),但创始人在通往成功的艰辛征程中会遭遇更多的磨难。
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许多相同的困境,据统计每三家初创企业中就有两家会失败,这对投资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同样,现实中99.95%的创业者永远不会筹集到一分钱的风险资本。即使是那些确实筹集了资金的种子公司,其中也只有大约1%能够达到“独角兽”地位。毕竟资源是有限的,金字塔尖只允许少数人存在。
2.不需要筹集任何外部资金
如果你想用较少的时间实现那些科技行业的估值,就必须筹集外部资本。科技公司可以激增,但那都是建立在吸金的基础上的。
以Uber为例。这家全球科技公司已经在20轮融资中筹集了220多亿美元,但尚未实现盈利。当Uber最终决定停止扩张时,它就会盈利,那时无疑就成了一台印钞机。科技公司利用外部资金提升发展速度是一把双刃剑。最近处于风头浪尖的ofo,就是因为利用押金进行快速扩张,引发的恶果。
在科技行业,外部融资几乎是必然的,而且往往需要几轮融资。你的早期融资可能一眨眼就会消失,干枯的现金流无疑会限制你的继续增长。
3.与经营“传统”行业存在天壤之别
运营一家科技企业实际上与运营一家传统企业类似,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商业的“物理规律”仍然适用于科技公司,但科技在商业模式中创造了大多数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种优势来自于互联网接入的增加、不增加成本的收入增长、可测量性、相对较少的基础设施、无库存(在某些情况下)、初期资本支出的减少,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然而,你总归无法逃避经营企业的那些棘手问题。
4.一切都与应用程序有关
技术人员入手科技公司,容易坠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他们会致力于开发应用程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即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伟大的企业家会发现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并创造出一个能够盈利的解决模式方案。小米就善于通过模式创新营利,众所周知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大抵只有32亿,是华为的二十分之一,但其销售量是华为的二分之一,可以说小米优势在于模式而非各类炫酷的应用程序。可以说,应用程序本身价值不大,它们所支持或增强的商业模式才是最终的胜利之道。
5.年纪太大或经验太浅就开不了一家科技公司
虽然你在科技界可能没有经验,但你的传统行业经验也是一种优势。行业专家往往可以成为了不起的科技创始人,因为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网络和商业经验。
同样,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往往比《硅谷》这部美剧中描述的要年长一些。虽然许多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很年轻,精力充沛,但年轻未必注定会成功。如果你有一个可行的想法以及实现它的计划,年龄或缺乏技术经验不应该成为阻碍。你独特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另外,进入科技行业可能是一场真正的斗争(与自己擅长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好像还不知道在做什么,那就和那些经历过的人待在一起。召集一个建立了成功创业公司的顾问团,学习精益创业方法,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找一位熟悉技术的律师,或者考虑与创业加速器合作。最重要的是,确切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不是胆小者的旅程,但却是值得一试的冒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