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小辈到了婚龄,择偶问题颇被长辈们重视。出于对小辈的关心,十二分希望他幸福,看到朋友圈热传的一贴,题目是《嫁给三观一致的人你有多爽》,立即发到他可以看到的群里,然后又好心的转到自己的朋友圈。
结果,秒评的都是已婚人士,认为自己三观不一致的人竟居多数,实在是太意外。
婚姻中的三观一致果真就这么难?
先来探讨三观是神马:三观就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是度娘的解释)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接下来再看看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国人向来缺乏爱的教育,文化和经济都是原因,一直到现在经济发展好了,关于婚姻的教育仍然沿袭他的惯性。在择偶的时候,更多看硬件,凭感觉,说眼缘,年轻人有时连自己的三观都搞不清,难免分辨不出三观是否一致;再加上户籍制度的制约、工作的特性、文化教育、眼界等原因,可供选择的适婚人群太局限,大大降低三观一致的概率。
再思考一下旧时代的婚姻稳固是因为三观一致吗?
人们强调,门当户对的重要性。是啊,那些琴瑟和谐的婚姻的确不少是门当户对的,也许并非是经济实力的当对,教育、眼界、包括对事物的看法……这些只要当对了,婚姻里就会互相欣赏。比如李清照和她的夫君、梁思成和林徽因、傅雷夫妇......因为懂得所以理解,欣赏。
此外,传统文化的克己复礼,对于这种旧式婚姻的维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样的婚姻里,女性更多是受害者和牺牲品。恐怕她们从未想过三观的问题,只是嫁鸡随鸡罢了。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三观一致是不容易的。因为:
1、我们太缺乏婚姻的教育,这需要很长时间。
2、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财务自由的能力,经济的不确定致安全感缺失,结婚有时出于迫切的生理和经济需求。
3、社会变革迅速,三观不能长期恒定,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原本较一致的变得不和谐了。
4、开放的新时代,更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讲求个性,缺乏包容和妥协,三观的差距实难忍受。
诸多原因,不一一列举。
总之,三观特别一致和特别糟糕的婚姻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属于还能凑乎,心里有不甘又有不舍,在有时揪扯有时和谐的动态中共存一生。
不知这是不是中国式婚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