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喝着冰过的啤酒,一边观看美国电影《波洛克》。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波洛克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在我心里产生多大的震撼,反而是他与其妻子李的爱情,让我觉得波洛克人生的成功,不是艺术成就他,而是生命中遇上了一个鼓励、包容、支持他一切的女人,但也是他的死穴,当失去了生活上鼓励、包容、支持后,他便也走向自我毁灭。
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波洛克原始的、充满野性的灵感,将将灵感运用于油画作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表达,但他自我封闭的个性又与其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于是,他酗酒、颓废,却从不停止创作。充满怨愤的生活逐渐吞噬他的婚姻、事业、信仰,然而,李从头到尾都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一次又一次把他从颓废里拉回到艺术创造中,因为李坚信他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正是在李的陪伴下,波洛克心无旁骛地指引颜色在非意识的状态下,在纸上留下自己密不透风的足迹……
有个情节特别让人感动与思考。当波洛克与李在平静一段生活后,他提出想要一个孩子。李的态度非常坚决:不要!她告诉波洛克,她相信他非常有才华,应当全身心用于艺术创作,“你不能什么都想要!”而这正是李自己处理他们爱情生活的态度,她为他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忍受着波洛克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离经叛道的行为,如在聚会上当众往壁炉洒尿、酗酒露宿街头再满身污垢地回到家……
如此种种现实生活上的经济困顿与社交难堪,只有李一如既往地全身心的鼓励他、相信他、照顾他,让他不至于自我毁灭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现实生活中的波洛克并不可爱,甚至让人厌恶,但因为有李对他的守护,让波洛克把这种让人厌恶进化成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最后成为成为当时西方艺术的领袖人物。
面对成名成家后的波洛克另有新欢,李只是平静地告诉他自己去选择。而波洛克一方面需要年轻貌美情人给他的激情,另一方面更需要李的生活照顾与精神慰藉,但波洛克什么都想要,李只好选择离开。当波洛克醒悟过来他的世界里不可能没有李时,天空就坍塌下来,终于带着情人驾车把自己毁灭,走完了短暂、痛苦却充满传奇色彩的44岁人生。
如果说艺术在波洛克那里不只是个结果,过程也成了艺术的一部分,那么,对李来说,波洛克对她来讲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她坚信他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之间他们生活中的种种过程都可以被她忽略掉,正应验了她自己那句话: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
可恰恰什么都想要才是真实的人性,是让人进取的动力,也是给人带来毁灭的诱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李比波洛克伟大,是她超越普通人的人性困局,只让可能的结果成为她始终如一对待波洛克的态度,直至这个结果出现。
声明:本人简书上文章,均为原创(个别图除外,侵删),注明出处、作者后,可随意在网络上转载,如出版或商业用途,请联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