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有意思的文章每天写1000字
《有用的逻辑学》:我是一本有毒的书

《有用的逻辑学》:我是一本有毒的书

作者: 寒不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09:20 被阅读30次

    “全球变暖”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关于事实的论战,一些人争论的焦点是它到底存不存在,但关乎有争议的事实,而且双方都试图弱化或质疑对方提出的证据。这个争论比往常的争论积怨更深,甚至深于热烈讨论中的科学界争议。当论证的结果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所处的环境会因我们的行为变更好还是更糟时,论证本书举足轻重。有些时候,论证关乎生死存亡,这时候论证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论证的成功与否就关乎逻辑的严密与否。

    《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或者经常听到的逻辑谬误的鉴定手册。全书分类型列出了常见的87种逻辑谬误,读罢全书,你可以在与别人说话时和听到某些待考证的传言时,运用书中的方法,甄别其中的错误,跳出逻辑的陷阱,找到进入理性思考大门的钥匙,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无往而不胜。

    《有用的逻辑学》作者梅森·皮里是亚当·斯密研究所主席,曾为密歇根州希尔斯戴尔学院哲学与逻辑学荣誉客座教授,希尔斯戴尔学院在2008被评为美国上市的最佳文理学院。作者常以专家身份出现在CNN和BBC电视节目中,出版超过40本专著,包括《提高你的智商》、《福尔摩斯IQ全书》和《谬误大全》。

    生活中的逻辑谬误,不认真思考,很容易掉进别人给你设下的逻辑陷阱,所以熟悉常见的逻辑谬误,可以帮助我们不会在别人的花言巧语中迷失自己。下面我列举了4个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

    1. 重音的陷阱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母亲告诫我们不应该对窗户丢石头,所以我们可以对窗户扔些金属块。例子中孩子们就犯了重音谬误,母亲强调禁止丢石头,而孩子们却误认为强调“排除”的部分,从而认为其他部分是可以认可的。重音是一种口语谬误,书面语中强调语气的地方通常使用斜体字,或者引述支持此言论的人的语录。在发言中,任何未思虑周详的强调都很容易冒犯他(她)人,同时暗示你未对细节思虑周全。这项谬误在于强调语气所造成的弦外之音。

    重音谬误的产生缘于不同音高的变化会影响事实的传达,对语意扭曲的程度则更具字词重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使一个简简单单的词组,稍稍改变重音,也可以明显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我们都知道皆生而平等,但没有理由将投票的权利赋予每一个人。(事实上,我们大概知道人生而平等,但是“生”而平等意味着他们无法平等太久。)

    在听别人说话或演讲时,要注意不要被说话者的重音所支配,通过熟练的使用重音谬误,你可以不受别人通过重音刻意歪曲事实的控制。

    2. 最强的人组成军队,就是最强的军队

    最强的人组成军队,就是最强的军队吗?很抱歉,不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合称谬误,认为对某类别中的个体成员而言成立的事实,对整个类别也成立。有些名词可以指代整体组成的部分,但把整体的某一部分等于整体这一观念是错误的。

    当我聚集了所有最强的人到军队中,他们就成了最强的军团。这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军队的力量取决于它的士气和团结精神,更不用说它的速度。作战能力和补给能力这一类集体属性。就像一个由才华横溢组成的管弦乐团就不一定是很好的乐团,因为演奏时可能每个人都忙于个人秀了,而不顾整体的配合。团队是一个独特的整体,它可能具备其中每个个体都不具备的性质。把整个团队当成个体,就会导致谬误。

    3. 只要能救人性命,那就值得。不,不值得

    人们会说:“哪怕只能就一个人的性命,那也值得。”有些时候人们会觉得“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这时情感比理智更让人信服。但问题是,举国之力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代价也是无法承受。一个人的生命对于他的爱人或者父母这样的至亲而言可能是无价的,但对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不认识你,你有什么事与我何干,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想法处处可见。

    假想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五位工人正在施工,但由于刹车不灵你无法让车停止而在轨道尽头有一条分叉,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一位工人。这时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分叉,撞上一位工人却救了另外五位,这时你将怎么做?别无选择,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和很多人一样,大多数人会选择撞向那一位工人。我们在衡量拯救一个人需要付出的代价时,应该考虑到有多少人会失去生命。

    4. 说三遍就是对的?

    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

    “可是老师,那不是我干的!”

    “但马冬梅,这把弹弓是你的。”

    “可是老师,那不是我干的!”

    “而且有人看到你捡起了石头。”

    “可是老师,那不是我干的!”

    这样的对话可以无休止的进行下去,除非对方使出杀手锏,以诉诸武力的方式速战速决。这段对话中马冬梅再三的重复不是她干的,她想通过不断重复企图说服老师,或使老师疲乏放弃追究。这样的谬误其实是诉诸心理因素,而不是诉诸理性。再三重复利用不断重复,增加观点被接受的可能性,这里存在一个完全错误的假设:一再重复的事情更有可能是真的。

    我们童年时听过很多谚语,比如“三思而后行”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分工合作更有效率”和“厨子太多煮坏一锅汤”等等相矛盾的谚语,这一切都说明了简单的再三重复谬误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当别人再三重复每一句话时,你需要警惕他是否想通过重复的谬误来歪曲事实。

    以上的4个逻辑谬误是不是很有趣?《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对于谬误的分析具体完整,作者文笔诙谐幽默,讽刺辛辣,常常从一件小事中看出背后蕴藏的巨大陷阱。这本书教你如何看穿谬误、避免谬误,甚至利用谬误从常见的言语中给对手挖出逻辑漏洞,在辩论时,让你的话语字字铿锵有力,充满战斗力,可以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有毒的书。

    突然想起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的场面:只见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满舌生花,辩的孙权的谋士们哑口无言。世界纷繁复杂,脑袋里有了逻辑,就有了分析世界的工具,就可以让你在辩论时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学习逻辑学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正确的表达思想,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拥有了逻辑这把利器,让生活中的诡辩和谬误无所遁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用的逻辑学》:我是一本有毒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jd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