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是1991年4月购得的,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书,那时不知看了多少遍,仍然百看不厌,喜欢三毛源于那首歌《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也许正是向往远方,三毛才来到了撒哈拉沙漠。
三毛三毛用朴实无华的笔锋,幽默诙谐的语言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的风土人情,见闻趣事,生活中的苦难酸疼一一记录下来,通过文章我们好像置身其中,与她所认识的撒哈拉沙漠的邻居,朋友,汽车教练,公正结婚的法官,丈夫的上司及同事交往中一样,将贫苦的生活过成了童话一般令人神往的日子。
首先吸引人的当属《沙漠中的饭店》,作者用母亲寄来的粉丝,紫菜,冬菇,百刀面,猪肉干等珍贵食品,在家中为柯西开了一间中国饭店,菜谱中的奇葩菜名有:春雨煮鸡汤,蚂蚁上树,小黄瓜炒冬菇等,一道道中国菜博得丈夫及丈夫的同事、上司的大赞。作者笔下夫妻恩爱之情,浪漫的人生和幸福的婚姻,通过日常饮食对话,表达的极为生动鲜活,在物资匮乏的撒哈拉沙漠,作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夫妻照第二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悬壶济世》,自从作者用两片阿司匹林药片医好了一个老年撒哈拉威女人的头痛事后,悬壶济世的“蒙古医院”就悄然开张了,一次他用磨成浆糊状的黄豆,将一位十岁女孩儿腿上的脓疖子治好了,柯西还惊叹:你们中国人真是神秘。但是当柯西得知作者用指甲油给两个女人,一个小孩补牙齿时,连丈夫柯西都被这名巫医吓得全部头发都完全竖起来了,令人啼笑皆非。
在《素人渔夫》中作者写道:“这个可怜的小镇,电影院只有一间又脏又破的,街呢,一点热闹也没有,书报杂志收到大半已经过期了,电视平均一个月收得到两三次,映出来的人好似鬼影子,一个人在家不敢看,停电停水更是家常便饭,想散个步吗,整天刮着狂风沙……”
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小镇上,三毛与丈夫柯西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生有趣,感叹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大八岁的婚姻已让人不可思议了,何况还是跨国婚姻,爱情是可以跨越年龄,跨越国界,爱得力量可以摧毁一切阻碍。
作者最初起三毛这个笔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然而她的文章却激励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非只值三毛钱。
附:惠霞的回复:@悠然见南山看了姐姐写三毛的文字了,也引发我想了很多,一直喜欢三毛,但从来没有敢轻易写下文字来纪念她。为群里的摄影师小蹦哒多多写过一篇文字,因为我觉得她是现代版三毛。
三毛家的门牌号,当时发朋友圈时还受到很多诟病,有乱涂乱画之嫌。其实这块牌子是专门给游客写字用的。看到不同的游客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地人也知道,三毛是个名人,世界各地有很多很多三毛的追随者。
因为多多把我的名字留在了那里,所以我也是一直想有生之年我要去趟撒哈拉。
@惠霞 刚读了你的文章,感动你字里行间与多多聚集的有情,感叹你与三毛的相像,叹服多多的勇气可嘉,我喜欢三毛,上次写了《背影》读后感,了解了三毛的求学历程,昨天写的撒哈拉沙漠,是我向往的地方,看多多的摄影照片好像也圆梦了一样,谢谢[抱拳][抱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