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棵开满鲜花的树屋
每日一读 | 81 | 奏对篇 范蠡 《 为书辞勾践》

每日一读 | 81 | 奏对篇 范蠡 《 为书辞勾践》

作者: 慕若文 | 来源:发表于2021-10-25 20:10 被阅读0次

    《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原文: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译文:

    我听说主公如果为国事着急,臣子就应该加倍努力;主公如果被外国欺侮,臣子就应该抗争到死。二十年前主公在会稽被迫降吴时,臣就该死;其所以不死,完全是为了报仇雪耻。现在国仇已复,国耻已雪,臣就该履行当时没有履行的义务,从此和大王永别了。

    后记:

    范蠡(别称:鸱夷子皮、陶朱公、范伯,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后来隐居山东荷泽陶丘,故别名为陶朱公。(百科)

    范蠡著有《范蠡》兵法两篇(已失传),《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

    范蠡在军事上有极高的才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阻,出兵攻打吴国,结果战败,沦为吴王夫差的仆人,开始了数十年的“卧薪尝胆”。此间,范蠡还把心爱的西施献给吴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

    公元前473年,范蠡认为伐吴的时机成熟,趁吴王北伐中原后方空虚时,建议勾践出兵,后一举灭吴,夫差自杀。

    作为越国复国的最大功臣,勾践想要范蠡担任越国的大将军,面对如此丰厚的赏赐,范蠡写下了此篇辞书。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辞官不做,带上西施归隐陶丘山野。

    归隐后他还写信给好友文仲(越国的宰相),劝他赶快逃走。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仲没听,后被勾践赐剑自杀。

    范蠡不仅在军事上有极大的才华,而且还善于经商,一度富甲一方,他却三散家财,被后世称为“陶朱公”。

    秦孝公时期,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从此开始下降。但在春秋战国先秦时期,商人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这些大商人不仅财富众多,而且有非常强的政治活动能力。比如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兴越的范蠡,和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的吕不韦。

    政治影响力略胜范蠡的吕不韦,出商入相,最终被秦王赢政逼迫自杀,而范蠡却能全身而退,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

    吕不韦在其主编的《吕氏春秋》中称赞范蠡:“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相传李斯陪秦始皇泰山封禅,路过陶山,听说越相范蠡葬在此处,专程前去拜谒,并用他统一六国后创造的小篆文字,写了“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十六个字,被后人刻成了石碑,立在范蠡墓前。

    西汉丞相张良也认为范蠡“霸业朽,忠名在……”。

    几位丞相级别的人物,如此评价范蠡,实属罕见。

    汉史学家司马迁也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 | 81 | 奏对篇 范蠡 《 为书辞勾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jy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