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21

作者: 时光高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21:33 被阅读7次

20丨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一条河流动起来之源头活水。——与现实接触

一、近的思维方式:与现实接触

现实中随时随地都有新鲜事发生,走近它,感受它。因为这些事情是流动的、真实的、正在发生不断变化的。相对应的,远的就是想象中、抽象中事情。这些事情常常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

近的思维会不断和现实接触,通过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条不断有源头活水的河流,而远的思维,是头脑中已有的规则,这些规则只会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种拒绝改变的思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是同一种思维方式—远的思维方式。

远的思维,你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让自己看到的东西;而近的思维,就像是在现场,你看到更多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就在现场。

在学习正念的时候,老师就说过,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是浮的,有很多念头产生,这些念头把我们带离此时此地。为了让心安顿下来,我们需要一个焦点。在这个焦点上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你就会变得专注。而你一专注,你就在这件事里面了,就像在现场一样。(这不就是冥想干的事情吗?)

正念很强调专注当下,强调此时此刻。这跟近的思维强调的东西是一样的。因此,近的思维方式,也叫正念思维。

二、正念思维的三条原则

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很多语言就有远的思维特征。如“这一切有什么用呢”、“我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我根本做不到”、“一切”、“总是”、“根本”等等。当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了,除了自我厌恶和自我谴责。

1、近的思维三条原则之一:尽量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
因为评价性语言会阻碍变化的发生,而描述性语言则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

2、近的思维三条原则之二: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要描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多一些角度去观察,而不是大而化之的下定义。

3、近的思维三条原则之三:关注现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去做才有结果,而先关注结果就会产生“没有卵用”的判断。“有没有用”只有做完之后才会知道。可是,先去关注“有没有用”就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不用想太远的事情,而是关注眼前,手边立即能做的事情开始,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拉回到现实中来,从而减轻焦虑。——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用静态的语言去捕捉变动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温德尔·约翰逊

近的思维就是发展一种能够容纳变化的语言。经常使用这种语言,会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发展心理学-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q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