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运营
一,人口统计:
1,基础信息:姓名、性别、籍贯、学历、出生年月、婚姻状况
2,注册信息:手机、邮箱、注册渠道、注册方式
二,社会属性:
1,家庭信息:家庭类型、家庭人数、家庭老人标签、家庭小孩标签、籍贯
2,公司信息:公司类型、公司行业、公司职位、公司地址
三,用户行为:
1,活跃数据:3/7/15/30/60日内登录次数、时长、深度
2,偏好属性:价格偏好、类目偏好、时间偏好
3,行为数据::3/7/15/30/60日内评论、点赞、收藏、互粉、关注数量
四,用户消费:
1,消费属性:3/7/15/30/60日内消费金额、次数、广度、消费间隔频率、支付方式、售后评价、退换货、首次消费时间、尾次消费时间
数据获取流程:确定目标与需求,数据字段规划,埋点采集数据,数据报表。
AARRR模型:
1,产品用户获取数据,ctr,cpm,cps,cpc
2,产品用户活跃数据,1/3/7/30日的留存率,日活跃量,日活跃率,月活跃量,月活跃率,老用户活跃率,跳出率,退出率,每日平均访问时长,每日平均启动次数,
3,产品用户价值数据,arpu,arppu,cl,clv
4,产品用户自传播数据:K因子
用户漏斗模型:
用户状态模型:
1,流失用户:有一段时间没有再打开产品,我们就视为流失用户
2,不活跃用户: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产品,为了和流失区分开来,需要选择无交集的时间范围
3,回流用户: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产品,之后突然回来再次使用,则成为回流用户
4,活跃用户:一段时间内打开产品
5,忠诚用户:也可以叫超级活跃用户,长期持续使用产品
消费金额:Monetary:该指标直接反应用户对企业的贡献
消费频率:frequency:该指标是用户在限定时间内购买的次数
最后一次消费的时间recency:用户消费时间约接近,忠诚度越高
用户画像:你的用户是谁?你的用户在哪里?你的用户喜欢什么?你的用户为什么离开?
用户画像的标签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一种是基于已有数据或者一定规则加工;另一种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计算概率模型,会用到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基于运营目的的用户管理:
根据实现某个运营目的所需要的用户量大小与用户参与时长,来决定用户管理手段。
多用户短时长:app推送,微信推送
少用户短时长:定向推送
多用户多时长:产品改版优化,活动策划
少用户长时长:社群管理
用户价值:
一,新手期:
1,提升成长速度的用户管理手段
2,首次购买激励政策
3,新手特权专区
4,多次购买激励
5,用户推荐关注
6,内容推荐阅读
二,成长期:
1,提升忠诚度的用户管理手段
2,非交易类产品
3,内容互动增加,用户关注增加,访问频率增加
4,访问深度增加,个人信息完善
5,交易型产品
6,提升购买频次,提升购买金额,提升购买类型
三,成熟期:
1,提升arpu的用户管理手段
2,增加用户访问频次,跨品类交叉推荐,服务关联推荐,服务场景化推荐
3,满减券,满2赠1
4,扩大服务品类,特权等级,任务引导。
四,衰退期:
1,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用户管理手段
2,建立用户流失预警机制
3,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挽回策略
4,针对不同产品贡献值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挽回策略
5,主要运营手段为让利刺激为主
五,流失期:
1,挽回高价值用户的用户管理手段
2,流失用户的价值和生命周期分层
3,召回策略制定(内容召回,关系召回,福利召回,热点召回)
4,召回渠道选择(app,emd,第三方营销平台)
5,召回效果数据分析
用户运营价值:
运营价值=用户生命周期价值-获客成本-运营成本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用户周期中所创造的价值(clv):引入期、成长期;充值、提现;老带新利益
获客成本:区分自有用户,外部引入用户CAC:渠道成本、推广成本、流量成本
运营成本:营销成本,人工成本coc:短信渠道成本、活动奖品成本、人工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