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人为何如此讲、如此语重心长地教导后人呢?
因为,一人也好,一家、一国也罢,要想立足赢得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规矩作为言行举止边界,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这最基本的边界就是“礼仪廉耻”。
跳出“礼仪”,你将无从把握自己与周围人、是乃至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失范状态,难免湮灭于混沌;不讲“廉耻”,你将脱下人类万年来织就的古朴文明外衣,不知其可;二者都不遵循,你将摆脱人类,奔向何方呢?
无原则妥协的人大多是濒临或者处于出离“礼仪廉耻”边界的人。
他们怎样走到这一步的,也许各有说辞,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的内心已经彻底放弃了“希望的自我”,只保留了“绝望的自我”,成为一个充满绝望气息的深渊。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绝望时,夜深人静与内心的对话,不就是一次次地与深渊的相互凝望吗?
常在深渊徘徊,就难免为深渊所侵蚀,影响到自己的各种抉择。而当一个人为绝望深渊所俘虏时,外在的表现就是“无原则地妥协”,漠视道德、法纪,行为失范,超常规行事。而一旦这种不正常的行为,被外在的物质、职位晋升等鼓励,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污染组织生态,使得“潜规则”明显化,大行其道,败坏风气。
此时,组织的生态很明显被破坏掉了,而且由于“潜规则”激励机制污浊了生态、祸乱了人际关系,这种生态其实很难被修复。
想修复,唯有从人心入手。
这与“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相通。
所以,修复组织生态,不仅要建立必要的规矩,约束失范的行为,还得重点考虑如何温暖“人心”,把人心从绝望深渊中拉出来,让枯木逢春。
与拔河比赛一般,组织中温暖“人心”的力量越大,就越是能把人心从绝望深渊中拉出来,壮大组织良好生态的力量,削弱“潜规则”激励机制乃至绝望的力量,反之亦反。
说易行难,现实中会遭遇骨感和复杂。
你也许会觉得人心不古,但其实是在于“信任”难建。
而人这种高级社交动物,偏偏失去“信任”易,赢得“信任”难。
这决定了一个组织必须重视信任体系建设,才能避免陷入绝望深渊;一个生态被破坏掉的组织,必须从建设点滴“信任”开始,包容可容之事,坚决依法循规清理不可挽救之人,让规矩“长牙、带电”,大胆使用良好生态建设者,摆脱良好生态破坏者的束缚甚至“包围”,才能慢慢收拢人心,凝心聚力,明确导向,重建美好组织生态,干事、育人、有为。
这其中,组织领导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与行动、超脱生态束缚的识人用人气魄与手段,缺一不可。
当然,与这些事后的补救举措相比,治未病,最好不要走到这一步,岂不更好?
的确好。
但,这需要组织领导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比如,“无原则妥协者”是否存在、有无增量以及是什么导致这些情况的出现等,及时加以解决。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只要“无原则妥协者”不出现、不存在,也许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局面了。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后记:团队建设是悠久的话题,头条号、微信公号“老卢庸观”也发表了不少关于团队建设的小文章,欢迎阅读讨论,也欢迎有料的朋友可以讲述自己知道的团队故事,一起探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助力团队建设和职场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