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培育子女如何顺利成才即家教及如何释讲语文的一点浅见与认知

关于培育子女如何顺利成才即家教及如何释讲语文的一点浅见与认知

作者: 张春发_66a0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09:47 被阅读0次

依当前形势,一个家庭,如果培养子女,以考上大学作为成才最基本衡量标准的话,那么成才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小学。二初中。三高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启蒙打基础的时候。小学学的是加减乘除,加减乘除不能决定一切,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得特别的优秀,可是当他们进入初中后,一接触数理化就跟不上趟了,就如同听天书…不知所云,就蒙圈儿了,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有头疼的份。而有的学生,小学时不见得成绩有多么的好,可一上初中,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适应学习新知的能力。很关键。

初中学得好,才是真的好。初中是成才与否的分水岭。初中时各科目弄通顺了,才能决定他有没有前进的动力与发展可能?小学学得再好,根本看不出他后来将如何如何,当然一直好下去,将更好。恰切做法,当教师的,应该给小学生提早灌输认识论世界观的普及,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应该给小学生潜移默化地说声,加减乘除只是初级最浅显的算法,而以后有更高级的古怪东西正等待大家去学习,像这样的理论应该提前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形成大概轮廓与印象,使他们知道还有好多不同的算法和形式(而不仅仅是加减乘除和数字大与小的叠加),如果不这样说,一旦他们小升初,接触了陌生的数理化与新知的话,他们容易陷入盲圈,钻进迷雾,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更不知怎么处置了。而我当年的老师们,他们水平本身就有限,大多都是小学没毕业,他们作为名师,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受教者的想象,也误了孩子们的前程,一直到孩子面临初中诸学科的时候,一切都被动了。其结局,多半岂不悲乎?

初中是分水岭,高中是初中的继续,高中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高中行,那就成功在握了。

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想子女快成才顺成才,就要打破原有的认知模式,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提前灌输一些初中,高中的知识点,浅知浅见都不要怕,也别计较,只就是要让他们提前预知。如咱家文弟上幼儿园,刚入园不到仨月,老师就让他认识了圆锥圆柱椭圆和圆球体一些图形,这样很好啊,便于他后来迅速升级与发展。而我是到高中始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才认识这些图形的,相比之下,这是多么的被动啊!

比如江南一些城市的幼儿园,三年学制上完,也没少耽误时间,更没少花票子,在园就不让学习任何东西,只培养怎么玩?这怎妥当呢?还有某规定,上小学必8岁方可,我认为这样也不妥。

全国统一试卷后,江岸根本考不过湘地,还差那么一大截儿。可见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学质量不一定相应地也棒棒哒。

家教最佳最成功的范例应数浙江杭州的蔡笑晚先生了。蔡笑晚先生是上一代的人,是恢复高考后真正的落榜生,他有六个子女,六个子女根据他自己的家教模式,养出五博士一硕士,名闻天下,我认为他就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事先在他子女幼小的心灵里就灌输了初中,高中的知识,才使他的子女提早认知,从而顺利展翅腾飞的!

当代家教最有成绩,最应当佩服和推崇的,首数蔡笑晚先生!

关于语文教学,愚有浅薄之见。

语文,就是国语,就是国文。

无论教任何级别的语文,性质都一样。

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

二,有扎实的古文根底。

三,附带具备史地方面的知识做铺垫和陪衬。

四,要有广泛的语文常识。如莫言先生是啥出身啥背景,何以促成他的写作,写了什么书,影响有多大等。

五,具备灵活机动的课堂讲解风格,切实地记住讲解主线,遵循中心与主旨,以一定的逻辑发散开来,再收拢就可以。如放风筝,只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就好了。

六,依记忆,记一些该背的东西,要求学生会背的,自己先会背,展示出来给听者,就好。

语文教育是一门最好讲,最灵活,最有伸缩性的灌输科目。

好的国文教员,是不需要拿讲义的,是那种博学多才既灵活又放得开收得拢的人,才能玩转的。

做到轻松自然,声情并茂,很有必要。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8月12日早晨于苏州玉出昆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培育子女如何顺利成才即家教及如何释讲语文的一点浅见与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e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