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学习力:知识焦虑时代,如何认知升级》|工作之后,如何学习有难度

《学习力:知识焦虑时代,如何认知升级》|工作之后,如何学习有难度

作者: 8c59ccedee42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2:15 被阅读22次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讲如何学习的书,叫做《学习力:知识焦虑时代,如何认知升级》,讲了一个叫ANEW的学习模型。

总结出ANEW学习模型的,是一个叫艾丽卡·安德森的阿姨,她创办了叫做普林多斯的公司,这个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陪着大公司的CEO或者是高管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这些领导者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且通过训练帮助他们做出改善。

艾丽卡·安德森阿姨,用300页的篇幅,其实就讲了一个ANEW学习模型。其实用一百个字就能说清楚,感觉并没有发挥她在《福布斯》杂志写专栏的文字水平,或者是故意啰嗦,把一篇文章凑成一本书,好得到更多的版税。

用一句话说,ANEW学习模型就是,建立对学习的渴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中立客观的自我评价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且愿意从差(菜鸟状态)开始。

A:理想——如何激发自己的渴望?

判断你是否是真的想做某件事,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看是否会犯“拖延症”。

比如我跟别人说,我喜欢画画,但只是嘴上说说,一直没有花时间学过。这就说明,我虽然觉得这件事很好玩,但是相比于其他的事情,这件事不是我真正想做的。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有些事我虽然没有做,但是确实很想做啊?这里要区分的是“可能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和“确实想做某件事情的区别”。

比如现在很多人说想学英语、想写书,但是大部分人几年都不会在这个方向做一点点的尝试,只是停留在想想和说上。因为他们只是对英语和写书有一点不冷不热的兴趣,或者是觉得这样做很酷而已。

但是很多事情,我们就是不感兴趣,但是又对于工作或者生活很重要,非学不可,该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激发内心的渴望么?

艾丽卡·安德森阿姨给出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展望学习之后的各种好处;一个是想象当你能享受这些好处时,身边可能会出现的美好世界。

这两种方法看着太抽象?看完还是不知道如何做?别着急,马上为你介绍一个实用的进阶款。

跟着课程销售文案,学习激发学习渴望。这两年的知识付费行业,如火如荼,除了人们的学习意识提升,销售文案也功不可没(暂且不讨论课程质量和割韭菜的问题),好的销售文案甚至可以创造需求。

课程销售文案是如何激发用户学习渴望的?通常会包含几个要素。(前后顺序会根据需求调整)

这项技能很重要;学了之后有很多好处;有哪些起点低的人已经通过这项技能逆袭;投入学习多少天,你也能达到这个目标;通过“往期学员”描述,引导用户想象已经达到目标时的状态。(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在行一点、唯库、千聊等知识付费平台看几篇课程销售文案)

如果我们自己想说服自己去对一个新技能产生渴望,也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去说服自己。

首先列出学习这项技能的重要性;然后列出学会了这项技能之后有哪些好处;找到几个因为这项技能而如鱼得水甚至是逆袭的名人,作为激励自己的案例;根据自己的情况,预估出自己只要努力多少天,或者是完成哪些步骤就可以彻底学会这个技能;找几个身边的案例,让自己想象自己完成目标时的状态。

N:中立客观的自我评价(Neutral self-awareness)

有几个很常见的现象,决大部分的司机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驾驶水平;大部分女人都觉得社会上男人出轨率高,但是自己老公不会是出轨的那个;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自己家孩子比大部分孩子都好看。以上说的这几个现象都符合“乌比冈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感觉良好。

不只听一个创业者说过类似的话: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的时候又觉得举步维艰。我们常常很矛盾,一方面是“自我感觉良好”式的迷之自信,一边又是过度的自责和自我否定。

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卑,很容易造成学习时的落差,都是学习的阻力。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

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做训练。从内,要管理“自我对话”。

经常会有类似“我没有语言天分,所以英语不好”,“我数学不行,肯定学不会理财”等等,这样的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这些时常出现在脑海里的声音,就是“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有客观公正的,也有带了滤镜的。

想要通过训练让“自我对话”更加公正,需要调动元认知。就是首先要意识到哪些是自我对话,有意识的用第三方的视角去观察,并记录下对于学习目标技能产生阻碍的“自我对话”。

利用客观事实,将带滤镜的“自我对话”,修改成客观中立的内容。比如像前面说的“我没有语言天分,所以英语不好。”找到了客观事实,是我因为不愿意背单词,所以词汇量少,英语水平不高,和天分没关系。那这句自我对话就可以改成,”我不是没有语言天赋,是不愿意在背单词上花时间。我可以通过加大在单词上的投入来改善我的英语水平。”

从外,要找到一个优质的信息源,并且开放心态去聆听反馈。除了调动元认知,让自己更公正客观的对自己下判断,我们还可以借助外力。

找到一个很了解你,希望你好,并且愿意坦诚和你反馈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优质的信息源。

很了解你,希望你好,并且还愿意谈成说出你的缺点或不足的人,不算太好找,值得你去好好珍惜。

如果暂时没有,也别灰心,观察自己是不是一遇批评就炸毛,或者是一听到反对意见就不愿意接受?从现在开始,试着在别人说反对意见的时候,先别急着表态,观察自己,在听到别人什么反馈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去辩驳,记录下来,并为这类情况做个“非暴力沟通预案”。

E:永无止境的好奇心(Endless curiosity)

昨天看到一个公号标题,叫《10年没有更新KTV歌单的人要警惕了》,一看就觉得中枪了。

去KTV,在过道里听每个包厢唱什么,大概就能猜出这个包厢人的整体年龄段。因为有个普遍现象:毕业之后不学新歌。

就好像毕业之后,对于流行的新歌就没有好奇心了。这是冰山一角,慢慢的对流行的综艺、流行的剧、流行的科技都不感兴趣了,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心老了。

我们现在教父母、教爷爷奶奶用手机、用微信,觉得他们跟不上潮流了。前几年想,自己肯定不会有那么一天。但是现在我还真的没底气了。10后玩的游戏,10后的流行语,还有他们那些光怪陆离,让我觉得猜不透摸不着头脑的喜好,真有些自己变土了的感觉。

前两天在飞机上,听到两只5岁左右的小包子,一路上一直不消停。眨着黑葡萄般的眼睛,问东问西,好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一会儿,他们飚抖音神曲,从“好嗨呦”到“有钱给你买条街”。这些歌在抖音上也听了几十遍了,但是只会那一句,俩5岁的小包子,能像模像样的唱一段。

一会儿如数家珍的说在泰国都看到了什么,玩到了什么。真是觉得自己去了一趟假泰国。也不得感叹,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是学习的大杀器。

怎么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这个相信你比我在行。不管是从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是把自我对话模式改成好奇心宝宝的状态,都是很好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假装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在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揣摩充满好奇心的人,遇到新技能是怎样的态度,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W:愿意从差开始(Willingness to be bad first)

容易火的产品,大多有一个特征,入门门槛低。比如说抖音,操作很简单,点开APP上下滑动,就可以看视频;前些年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偷菜、开心消消乐、愤怒的小鸟等游戏,也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在用户体验的经典图书《Don’t make me think》(《点石成金》)中,有一条可用性第一原理,说的就是“别让我思考”,降低用户的认知门槛。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因为人有一个天性,对于难(包括麻烦)事物的排斥。这也是学习新事物的一大阻碍。

特别是工作了几年之后,在一些技能方面已经有了积累的人,往往更愿意去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处理新遇到的问题。就像米缸里的老鼠,因为米缸里的米吃着很容易,到外面去还会遇到困难和阻碍,所以就更容易留在米缸,直到坐吃山空。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有“偶像包袱”,不好意思犯错,也不能接受自己做的不够好。

这些都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阻碍。如何战胜“畏难”这个人类的天性呢?

用成长型人的视角,来对待遇到的难题。承认自己现在做的不好,在这个领域还是个菜鸟,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这项技能。

小结:

艾丽卡·安德森阿姨,告诉我们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势不可挡。面对这种趋势,就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想要学习到新的技能,需要用到ANEW学习模型就是,建立对学习的渴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中立客观的自我评价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且愿意从差(菜鸟状态)开始。

刚过完春节(往事清零,2019又是一条好汉),又可以列新年计划和小目标了。可以把ANEW贴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好奇心、学习欲,真诚地对待自己。

点击查看思维导图

金句:

我们总把自己说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首先,当人们在一开始学习新东西时,通常表现的比较差;其次,假以时日,我们每个人都有在几乎所有事情上获得长足进步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力:知识焦虑时代,如何认知升级》|工作之后,如何学习有难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w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