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得百花终成蜜

作者: 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1:05 被阅读39次

安庆为皖国古都、黄梅戏之乡,菱湖之畔有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脚步还未触及,心灵早已抵达——思考如何去解析黄梅戏。

我把目光落到一个“采”字上,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可归结黄梅戏的成长与创新之路。

一采为小戏。黄梅戏起源于唐初的采茶调,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一种民间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

二采为本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通过人或事不断把小戏串起来,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主要表现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采为大剧种。借鉴全国其它剧种,在演出内容与形式上汲取创新,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俗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和剧种广泛传播,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从安庆走向全中国甚至海内外。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形象地指出了心中之志用诗来表露,诗言不尽,便会情不自禁地歌唱起来,用更强烈的外露的方式宣泄心中情感。每当人们辛勤采茶时,同时也采出心灵欢快喜悦的歌声;每当春种秋收时,农民们惯唱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来歌颂劳动丰收;每逢黄梅季节洪水成灾时,农民们组织迎神赛会歌舞演唱,祈求年年丰收。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通过不断“采”各剧种之长,新中国建立后,黄梅戏“梅开二度”,“梅开三度”,尤其《天仙配》,曾二度拍成影片,轰动海内外。从严凤英、王少舫,到马兰、韩再芬等,名家迭出;黄梅戏拓展到广播剧、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表现形式,竞相开放。

黄梅戏带着泥土的芳香,享受着长江淮河的滋润,扎根于民间,扎根于全国人民心中。《天仙配》、《女附马》、《打猪草》、《闹花灯》等精品耳熟能详,“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为求李郎离家园”等唱响各地。

酿得百花终成蜜,黄梅戏成为了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仁智于2019年2月23日晚

相关文章

  • 酿得百花终成蜜

    安庆为皖国古都、黄梅戏之乡,菱湖之畔有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脚步还未触及,心灵早已抵达——思考如何去解析黄梅戏。 我把...

  • [每日一文32]山间活景:蜜蜂振翅斗马蜂!

    关键词:蜜蜂故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熟读过这首《蜂》诗,也浅知蜜...

  • 酿得百花成蜜甜

    我“认识”刘晓晖有好几年了。 之所以在“认识”上加引号,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网络上认识,并没有真见过面。我们同在几个群...

  •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诗三首

    《偶得百花酿以茶》 一人一茶坐半天,窗外绿枝捧玉蟾。 偶得这般清净处,才书素雅又一篇。 昨日赠得百花酿,呼来...

  • 采百花 酿新蜜

    每到期末,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话:“学校啊,我把一个活泼的孩子交给你,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少年...

  • 2021-10-30

    蜂采百花酿成蜜,人采桂花酿个秋。别说,这桂花蜜还真香!

  • 七绝《放蜂人》

    天南地北逐花场,野岭荒郊伴月光。 待得百花成蜜后,腰缠万贯始回乡。 平水韵,七阳。

  • 节奏制作有感

    久思电脑做节奏,屡做不能应心手。 今来灵感突开窍,劳心费力终完成。 优质教学何其易,见贤思齐多观摩, 采得百花成蜜...

  • 悠哉游哉

    蜜蜂采寻百花芳 酿得佳蜜扑鼻香 我博百家词句美 秀出自己逗顿长 一一取长补短 一一博采众长 五点半睁开惺忪睡眼 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酿得百花终成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h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