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大纲
【媛创笔记】链接:
https://shimo.im/docs/3TWhPH3K6qxpvpDp/
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阅读《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这本书。
对于正念这个方法,我的个人评价是真的有用,尤其在我创业初期的时候。
那时候焦头烂额,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创业经验的人,我相信没有人在创业初期是好受的,焦虑是我们的常态,四面八方的事情都向你涌来。
其实最难受的不是我做这件事情有多难,最难受的就是处理一些人际方面的、公司的管理工作,员工犯错、员工突然离职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我们的压力跟负担。
那时候,我刚刚读到正念领域的书,我发现确实在我觉得焦虑、紧张的时候,我的身体是僵硬的,我的呼吸是比较快的,心跳也会比较快。
后来我跟业界的很多创业者聊天,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的心跳在某一个时间段是非常快的,我就意识到我的情绪跟我的身体在互相作用。
当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学了正念呼吸,我会躺平在小床上,然后去感受自己的呼吸。一轮一轮,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呼吸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从原来的那种焦虑的情绪当中脱离出来了,就等于是一个发霉的屋子里面突然涌进了新鲜空气,你那个时候再去感受你周围的一切,角度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但是正念呼吸还不够,在昨天,我们又学习了情绪的正念、感受的正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想法的正念。什么是想法的正念?
情绪基于想法
咱们之前说过,想法是会影响你的感受跟身体的,你的很多情绪都是来源于想法。
比如,今天上午我差点因为一个事情着急,什么事呢?我给我的同事发信息,他就是不回,而且我确定他不是没看到。我跟他说:“我们现在的工作当中有个环节处理得不太好,我的想法是1、2、3、4、5。”
对方看到之后就不回复,你知道很多老板特着急,我给员工发信息他居然不回,然后就特别气愤,“这个员工他是不是不想干了,他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你接下来的愤怒情绪基于什么?基于这个想法,你的想法是你觉得员工不把你放在眼里,你产生的是愤怒情绪。
但如果你的想法是“这个员工是不是被我说的有点害怕了?是不是我说的话有点重?他是不是在思考怎么样回复我?”你会生气吗?你不会生气。
我们的情绪会随着我们想法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想法真的一直在变,刚开始几秒钟,这个员工不回复你,你在想:“他可能在想怎么回复你。”
过了15分钟,他还是没有回复你,你在想:“这个人是不是真的不把我放在眼里。”
过了一个小时,他没有回复你:“我一定要把他开除掉,目中无人,不接受批评。”
然后过了一个小时,他回复你了:“老板,我刚刚手机丢了。”你那个时候的想法是:“我怎么会生那么大的气?”
所以我们的情绪是随着想法变化的,我们一直都在跟大家讲,我们的大脑就好像是一个扫描机器,我们在扫描身边所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然后对它进行解读,这些想法会给我们带来各种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本书刚开始解读的时候,我也跟大家讲过,你身体的状态也会影响到你的想法。
咱们讲过那个实验,用一根铅笔把你的笑肌调动起来,那么你对你听到的歌曲、看到的视频的评价就会好一点。
把想法只当作想法
关于想法,我们为什么跟大家分享这么多,是希望大家能够做到这样一种状态:把想法只当作是想法。
我现在差不多就能做到这个状态,我发现,原来我的想法很多时候不一定是真实的。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陷入抑郁这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觉得周围的就是所有人可能都在针对你,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一点意思都没有,你会觉得自己特别差劲,其实那个时候,你的想法已经完全被扭曲了。
其实事情不是那样的,你的想法真的只是想法,可是那个状态之下的你就相信:我所有的想法都是真的,我这个人就是一无是处、毫无意义。
而当你从情绪当中走出来,你会发现想法不一样了,“好像我的很多想法也不是那么对,我不是一无是处,我还曾经扶过老奶奶过马路”。
所以当我们在做想法的正念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旁观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知道那个想法只是想法。
现在每次发生一个事情让我特别生气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这个情绪之下的想法是什么。“原来我的想法是这个,我认为这个人不把我放在眼睛里”,我是这么想的,我跟他之间是有距离的,我跟那个想法之间是有距离的,我不会被那个想法所操控“因为他不把我放在眼里,所以我特别生气,我一定要把他大骂一顿”。
我整个人不会被这个想法带走,我跟它是一种旁观的关系,我知道不管这个想法给我带来的感受多么强烈,那个想法未必是真实的,还是那句话,让想法只是想法。
慈悲的心态
怎么做到把这个想法旁观,不被它带走呢?
作者在书里面做了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生动,他说:“你要这样想,你的心智与你的想法,就好像耳朵与声音一样,我们听到外面有汽车的声音,那个声音就从我的耳朵边上过去了。我们听到有人跟我们说话,希望这个声音是在我的耳朵之外,然后就这样过去了,它只是存在这样一种想法而已。”
我们跟想法之间有一个全新的关系,不要像以前一样老是纠结、分析我这想法咋来的,我得理解我这个想法,或者是我得摆脱这个想法,我可不能觉得我的员工总是在针对我,我可不能觉得我自己是个特别差的人,不要跟它之间培养这种关系,而是用正念看到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就是它本来的样子,“哦,它是这样一个想法呀!原来我是这样想的。”它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的反应了现实的情况,就这样而已。
我的想法未必是事实,我的想法也不是我,把它当成是声音从自己的耳朵旁边经过。
我现在的耳朵旁边就在经过很多想法,但是我不会被它带走了。
被你的思维流带走,你就会产生更多负面的想法和情绪。
而当你发现自己被思维流带走了之后,没有关系,我觉得在学习正念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种慈悲的心态。
我以前很擅长做责怪的这种动作,责怪别人、责怪自己,但现在不会这样,我发现我的思维流带走了,被一个想法带走了。
其实我有时候还是会纠结一些事情,比如刚刚举那个例子,员工为什么不回我的微信?再比如,朋友可能说了某一句话伤害到了我,其实这个时候,我也难免被自己的思维流带走,我朋友为什么这么跟我说话,他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不可交等等。
被带走之后怎么办?对待自己温柔一些,耐心一些,发现自己被带走了,你回来就可以了。
就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我看个电视,发现我被吸入了,整个人被卷走了,我回来就可以了,我知道我在看电视。
所以这就是我们做想法的正念的时候,希望达到的一种效果,温和的、带有慈悲的把你的心重新带回到它的位置上,像看电视一样,观察你的思维和感受,看它们表演。
这种感觉会特别棒,以前有个想法总是被想法带走,难受、痛苦、恨不得去死,现在不,我就看着你就行,我就看着你在这么想,我看着你在那么演,这个感觉会让你慢慢地从一个焦虑、痛苦的状态,然后变得温柔了下来。
给想法命名
最后,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实用的小方法,作者说,很多人在练习冥想的时候,都会受挫。
我们前面也讲过,冥想过程当中最令人痛苦的,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我每次想集中注意力,我就发现我的注意力跑了,我就会骂自己:“你看你连个冥想都做不好,这点事情你都会搞砸,你真是一个静不下来心的人。”
其实在想法当中,最有害的一种就是做这种自我批评的评论,对自己常常自我批评,很多人不敢跟别人对骂,但是很擅长做自我批评。
但自我批评这种想法的威力是无穷的,它可以把你整个人完全地卷入到抑郁当中。其实我们在冥想过程当中,也会经常做这样短促的自我批评,它会破坏你心智的稳定性。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作者给了一个方法:给消极的想法模式想一个名字。
比如,你特擅长批评自己,你有很多这样的批评自己的方法,你拥有一个惯性的自我批评的模式,你就可以给这种模式想一个名字叫“批评之心”。
当你做自我批评的时候,你就会觉察到,我的批评之心来了。当你可以把你整个关于自我批评的评论打包、标记、给个标签叫“批评之心”的时候,你就能够更清楚地体察到“批评之心”的到来,而且你能够做到给它打个招呼,说:“批评之心,你又来了。”
如果不能够做到全然地欢迎它,至少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熟人,因为它经常来,所以如果你能够给你的这种消极想法的模式起个名字的话,你就能够跟它隔离开,这些想法就不会那么快速地把你带入一种消极的状态当中,因为我们跟它是很熟悉的,它对我们来讲是有名字的。
这个方法也很有效,大家可以在生活当中试一下,你把你的负面想法整理出来,给它们分门别类的命名一个名字,这个叫“批评之心”,那个叫做“责骂之心”。
所以当你能够给它起名字的时候,其实你就把你和你的想法分开了。我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也不是完全的我。
当你能够用正念处理自己想法的时候,你会注意到这些变化,你的愤怒、你的受伤感都会转化成一种更加温和的感受。
小结
关于正念,我们也介绍到这。
在整本书当中,我们知道了呼吸的正念,学会了怎么样做感受的正念和想法的正念。希望大家能够在正念当中,重新活出自己的生命,从长期的不愉快、焦虑、压力当中解放自己,用一种更温和、更慈悲的方式感受自己的当下。
总结:
如何用正念看待自己的想法。
情绪基于想法:
1、想法影响情绪 情绪影响身体。
2、把想法只当想法,不当事实。
慈悲心态:对待自己耐心温柔一些,发现被带偏了,回来就行。
给消极想法命名:
1、自我批评会卷入抑郁,自我批评对自己的否定,连点小事都做不好
2、责骂之心、批评之心…
一个方法:给消极的想法模式想一个名字。
比如,你特擅长批评自己,你有很多这样的批评自己的方法,你拥有一个惯性的自我批评的模式,你就可以给这种模式想一个名字叫“批评之心”。
当你做自我批评的时候,你就会觉察到,我的批评之心来了。当你可以把你整个关于自我批评的评论打包、标记、给个标签叫“批评之心”的时候,你就能够更清楚地体察到“批评之心”的到来,而且你能够做到给它打个招呼,说:“批评之心,你又来了。”
如果不能够做到全然地欢迎它,至少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熟人,因为它经常来,所以如果你能够给你的这种消极想法的模式起个名字的话,你就能够跟它隔离开,这些想法就不会那么快速地把你带入一种消极的状态当中,因为我们跟它是很熟悉的,它对我们来讲是有名字的。
你的做法没有得到回馈,你会生气。这是不对的。
正确的方法:想法只是想法,但在那个情况下你已经无法自拔。解决办法:学会旁观想法(相当于声音和耳朵的关系)。你的想法未必是真的,发现自己背思维带走了,对自己多一些耐心,把思维带回来,然后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会让你变得温柔。
慈悲的心态:
我的想法未必是事实,我的想法也不是我,把它当成是声音从自己的耳朵旁边经过。
给想法命名:
把你的负面想法整理出来,给它们分门别类的命名一个名字,这个叫“批评之心”,那个叫做“责骂之心”。
所以当你能够给它起名字的时候,其实你就把你和你的想法分开了。我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也不是完全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