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聊聊四九城的门(4)--皇城四门

聊聊四九城的门(4)--皇城四门

作者: 刺梨花再开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09:03 被阅读346次

    -01-

    皇城

    北京这座城,一砖一瓦都藏着历史,刻着故事。

    在紫禁城和内城之间,还有一座由红墙黄瓦围起的皇城,内有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等,是一座专门为皇室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城池。其范围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东起东皇城根大街,南至长安街和毛泽东纪念堂,西南至六部口,西至西皇城根大街,北至平安大街,面积约6.87平方公里。

    从布局上可以发现皇城并不是规则的矩形,在正南方有一个凸出的T型广场,用以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而且还缺失了西南一角,相传皇城西南角是金代古刹庆寿寺,早在元朝修建大都时,就特意为了保护寺庙,让城墙拐了个弯,将寺庙纳入到大都之内,到了明初修建皇城时,寺庙依旧香火旺盛,即便是天子,也不敢为了筑成而毁庙,触怒神灵,开罪百姓,只能牺牲布局的完美,缺失一角,遗憾的是,而今这样的故事只能出现在国外了。

    皇城中殿宇密布,景观林立。

    太庙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祖之地。

    社稷坛是帝王祭祀社稷之神的场所,"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分别掌管土地和五谷,作为农业大国,在皇城中有这样的场所再正常不过了。

    除了各类建筑,供皇室游玩休憩的园林景观更是美轮美奂,西苑三海是北海、中海和南海的总称,位于是一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建筑群。其整体规划属"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我国古代传说中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之体现。西苑三海总面积两千五百余亩,水面近一千三百亩,园内水面宽广、景色万千,建有琼华岛、瀛台、水云榭、丰泽园、紫光阁、静心斋等多处景点,古人曾称赞此地“在京城夙称名胜”,“风物胜于圆明”。如今北海变成了北海公园,而中海和南海就是你最熟悉,但是去不了的中南海。

    景山位于紫禁城正北方,城区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景山主峰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景山,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周长1015米,主峰高47.5米;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100平方米,各种树木近万株。

    明清两代,在皇城中除了分布有皇家宫殿、御苑、坛庙外,还有许多供奉宫廷日常生活的衙署、御库和作坊等机构,如现位于东城区的磁器库胡同、缎库胡同就是当年御库的旧址。此外还有西城区的会计司、惜薪司等衙署旧址;地安门附近的油漆作等皇家作坊旧址等等。

    然而这座世间最瑰丽的皇家城池,因为列强的烧杀抢掠,因为内乱的破坏,更因为缺乏必要的保护,在近代基本损毁殆尽,世人只知道紫禁城,可曾知道在紫禁城之外,还有一座更为庞大,更为雄壮的皇城?

    -02-

    天安门

    其实明清皇城一共七门,皇城的南北东西各有一门,南曰承天(清代改为天安门),北曰北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在天安门之正南有千步廊,千步廊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在天安门的东西两侧还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合起来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只不过大家常提及的是东南西北四座门而已。这就如同在明代,皇城和紫禁城之间还有多达十二座门,借以增强紫禁城的防卫能力,只是后世这些不太显眼的门要么挪作他用,要么被拆除了。

    皇城四门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皇城正门:天安门。明代叫做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年间改建后更名为天安门,意为“受命于天,安邦定国”。总之就是说明朕是替天统治你们,要乖。

    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蒯祥,对就是那个设计了紫禁城的蒯祥!

    城楼前有外金水河,宫城内有内金水河。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而在阴阳五行中,西属金,北属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侧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仡,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也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门前。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帝颁诏之地。遇有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才会启用,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凯旋归来。

    -03-

    地安门

    地安门是皇城北门,俗称后门,明代称为北安门,清顺治年间改名为地安门,与南面天安门遥相呼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于1954年拆除。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中明间及两次间为通道,明间宽7米,两次间各宽5.4米,四梢间各宽4.8米,总面阔38米,通高11.8米,进深12.5米。正中设朱红大门三门,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门内大道两侧有米粮库、油漆作、花炮作等机构。

    地安门内左右两侧各有燕翅楼一座,为二层楼,原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民国十三年(1924年)驱逐末代皇帝出宫时,部分太监曾暂栖于此楼。为便利交通,分别于1913、1923将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拆除。50年代将地安门拆除,并辟为路。地安门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地安门东、西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

    -04-

    东安门

    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部偏南,与紫禁城的东华门相对。今仅存遗址,在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与晨光街之间,两街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

    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东对玉河上的皇恩桥。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东扩,玉河包入东墙内,在原东安门正东的皇恩桥东侧重建城门,为面阔七间之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门内(西)有石拱桥横跨玉河。官员上朝,皆由此进宫,故此桥俗称“望恩桥”。永乐年间建筑的原东安门,宣德年间改为三座门式,通称东安里门。望恩桥上砌有障墙,将两门连成一体。直至清末变化不大。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皆因之得名。

    -05-

    西安门

    西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位于北京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为皇城西门。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1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

    北京皇城大明门、天安门、地安门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东安门、西安门则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东安门同紫禁城东华门相对,西安门同紫禁城西华门不相对。明朝紫禁城西面有西苑、太液池等金朝、元朝的苑囿,有大片的水面,所以自西华门无法向西直线行进,只好在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陆地通道通行。

    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06-

    大清门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天安门以南有大明门,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盈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

    -END-

    好了,今儿先聊到这里吧,改天我们接着说说内城九门,回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四九城的门(4)--皇城四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uw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