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对于王安石本人来说,写作不过是业余爱好,政治权谋才是毕生追求的,列宁曾经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 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人。
他当然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的人,智商很高,21岁就以第四名高中进士,但是,他的智商有多高,情商就有多低。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变通,除了他的追随者以外,跟谁都合不来。人称“拗相公”,抝就是执拗,倔强,一意孤行的意思。作为一个改革的掌舵者,如果自己的主张正确,的确能够给百姓造福,坚持自己的主张,当然非常好,但是如果改革过程中听不得不同意见,那就会出问题。而王安石变法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王安石不讲卫生,衣裳肮脏,仪表邋遢。按说,不讲卫生不影响变法啊,但别人看见他恶心啊,苏东坡的老爹苏洵在他的《辨奸论》一文中描写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意思是穿着肮脏的破衣烂衫,吃的是猪狗一样的食物,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这个形象让我想起了前两年那个网红流浪大师。
传说他从来不换穿在身上的长袍,有朋友约他在澡堂洗澡,王安石洗澡出来后把朋友特意换的新袍子穿走了,他完全不知道袍子已经被调包了,是袍子就行。
王安石在政治上也和别人不一样,他21岁考中进士后,在地方任职长达25年,那个时候宋仁宗当政,是北宋历史上最高光的时期,王安石政绩斐然,才能卓越,得到朝廷的肯定。但他屡次三番拒绝进京任职,直到宋仁宗嘉佑五年,才来到京城。那时朝中大臣贤能者很多,著名的有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
林语堂先生认为王安石此时不愿进京做官,是因为不甘居人之下,他不管身居何处,总是希望成为首领。
但是王安石进京之后,被宋仁宗认定为伪君子。一次,宋仁宗请大臣们吃饭,客人需要自己钓鱼,类似于自助餐。在开宴之前,把鱼饵摆在桌子上的金盘子里,不爱钓鱼的王安石百无聊赖把盘子里的鱼饵像嗑瓜子一样地吃光了。宋仁宗说:“王安石是伪君子,误食一粒可以理解,怎么会有人心不在焉地把一盘子鱼饵吃光?”宋仁宗当然不喜欢伪君子,王安石就在地方上从县令一直干到太守。
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又一次奉召入京,年轻的神宗皇帝想有所作为,想富国强兵,改变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朝中大臣希望皇帝休养生息,慢慢来,不要着急,神宗再朝廷大臣中找不到知音,有人推荐了王安石,王安石大展身手的时机终于来了。经过几次交流,王安石不但官职升级了,而且可以越级进言,不受限制。
当时的北宋王朝危机四伏:土地兼并剧烈,财政紧张,国库空虚。军队软弱,不但被北方的辽和西夏追着打,每年还要向他们贡献银子!
宋神宗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可是反对者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大臣和读书人都反对,但是皇帝坚决支持。支持的原因大约是王安石执政时期,曾经发动过数次战争,痛扁了北方那些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国家,只有一次惨败。
但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任何时代的战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为了筹款,必须改革财政税收,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你的财政,只是在百姓身上多征税而已。”这就是大家都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
在王安石那个时代,改良种子,增加粮食产量绝无可能,要改变国家财政状况,只有提高税收——掏空百姓的腰包来充实国库。
他提出的青苗法看起来高大上,把农民向地主借高利贷变成由政府借款给农民。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开春给农民借款,收割后本利收回,的确利国利民。遇到丰年,当然有利可图。可是如果遇到灾年呢,农民还不了借款,就有牢狱之灾,弄得家破人亡。
被苏东坡唯一认可的免役法也是问题多多。此法规定,家庭无法服役的可以交钱免役,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总有很多家庭既没有人员服役,也没有钱上交,于是,拆房挖树,收缴粮食耕牛成为常态,抓进监狱鞭笞更是家常便饭。
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的变法自然难以推行。最为主要的是,王安石政治手腕高超,但如前文所述,情商相当低,他绝对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甚至连支持他的皇帝宋神宗的话也听不进去,由于他的一根筋,朝中有反对意见的人要么靠边站了,要么贬官,要么流放,要么罢黜,甚至连他的恩人欧阳修都不放过,有人建议留下政治经验丰富的欧阳修,王安石说:“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下安用?”
最终,欧阳修回他的滁州了,成就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砸缸的司马光回家去编纂《资治通鉴》了;苏轼被逼去修理杭州的西湖了。这几个靠边站的人在靠边站的岁月里,给中国文学和史学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作品,包括西湖美景。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王安石的犟不容人,北宋文坛绝不会异彩纷呈!
话说回来,王安石选择的是那些对他唯唯诺诺的人,表面上言听计从,实际上在变法过程中借机盘剥,税吏肆意妄为,胆大包天。有人评价说:法是良法,吏非良吏!某种程度上而言,反对派也是监督派。没有了反对和监督,泛滥的权力导致泛滥的贪污腐败。
这样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是必然的,王安石只有退隐江宁,聊度残生。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不坐轿,不纳妾,不贪污,非常清廉,这在古代宰相中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安石死得也很离奇。有一天,他在野外骑驴独行,一农妇向他递交诉状后就不见了。回家后,他怎么都找不见放在衣袋里的诉状。他越想越怕,越怕越想,第二天,他就恍恍惚惚地在惊吓中死去了。
但愿读者诸君也能从王安石的身上得到点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