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怀念小时候,常常怀念那一群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割草砍柴的小姐妹,一起放牛掏鸟窝的小哥哥,一起玩耍捣蛋的喧闹的童年。
我常常想起村口的那棵大榕树,想起榕树旁边的晒谷场,想起大榕树下的爷爷奶奶们,在天气好晒稻谷的闲暇间给我们讲的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在大榕树的另一边,有一口老井,那是我们村子里所有的饮用水源,也是家家户户感情最深、最怀念的地方!
老井,已经老得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年纪了,只知道那是村里早几代人之前就有的井。曾经很多次在旱灾的年代,很多地方都干涸了,这口井依然源源不绝地给村里人带来了甘泉,带来希望。
听爷爷说,从前这是一口很小的井,经过很多年代的多次改造,这口井由原来3米多改到现在差不多8米深;从原来70厘米的青石板到现在的1米宽。多少年来水源依然源源不绝,滋养了祖祖辈辈!
图片来自网络老井用青石板码砌,青石板高30厘米,长1米,从井底一路到井口,到井口的地方用50厘米高的大石条围成一个正方形。人们打水的时候,经常一只脚踏在井口的石条上,时间长了,井口的这一圈石头棱角被磨得光滑,某几个特定的地方,踩出了一个个脚印,印证了岁月的痕迹。
水井外面,是一片水泥地面的空地,最早时也是青石板铺成的,后来因为时间太长不平整,改成水泥。环形围着水井一圈,约80平方米。空地外围做了一条矮的石围栏,这条围栏,跟井边的石头一样,被磨得光滑平整,不同的是,它们是被人们的屁股磨平的。
井边,是家家户户洗衣刷被的地方,也是每天清晨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一家人里一个大人带着小孩一起来,大人打水挑水,小孩洗刷衣服,家里大水缸挑满了,衣服也洗完了,一起回家。家里劳动力缺的,小孩自己打水洗衣,水桶里挑着半桶水,晃悠晃悠的一趟又一趟挑水回家。
图片来自网络每天,一缕晨光慢慢的在天边出现,小鸟开始叽叽喳喳地在大榕树上歌唱,这时小巷里走来一个跳着水桶的人,来到井边,拿起旁边的长竹竿,缓缓地放进井里,熟练地用手一甩,只听见“扑通”一声,接着水哗啦啦的流,很快提上来满满的一桶水。
紧接着,小巷里接二连三地走过来叔叔婶婶们,一天的就生活开始了。
夜晚,井边是歇凉聊天的好地方。夏天,大爷大娘摇着大蒲扇三三两两地坐在石矮栏上拉家常,东家长西家短地侃大山,或者凑堆打牌九,或者搓麻绳编织等;我们小孩常常在这个时候又开始缠着爷爷讲故事,或者捉迷藏,年纪再大一点就跟着村里的大姐姐,就着昏暗的马灯学编织各种篮子、荷包、香包等,玩得不亦乐乎!
最期待的,就是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拜月亮,摆上精美的月饼、糕点、炒一盘田螺,一家人开始围桌赏月。小孩都期待中秋晚上。那一刻,在晚上十点过后,趴在井边,可以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倒映在老井中间,明晃晃地像面大镜子,然后听老人指着大镜子里的月桂树和兔子,讲嫦娥和吴刚的故事。
井底里的那对山花鱼在这个时候通常识趣地躲了起来,不出来搅动井水,留着平静的水面给我们看月亮。山花鱼也叫星斑鱼,通常井里都会放一公一母,用来净化水里因光合作用产生的浮生物或者石壁上的青苔。村里们通常把它们奉为井里的神鱼,即便不小心打水捞上来了,也赶紧把它们放回去。
夜深了,故事也讲完,老人招呼着小孩散去。这时我们总有几个小皮孩不肯离开,并排躺在井边,看着天上的月亮,开始编织着月亮和云朵的故事,编织着自己年少的瑰丽的梦。
老井的水很神奇,一年又一年滔滔不绝地往外冒,但是每每到了石板的第二格,就不再往上了。每天早上乡亲们一轮挑水,很快水位落到井底的倒数第二格,但是再怎么打水它的水位也依然保持在那里,不会再低半分。半晌,它又慢慢地漫上来一直到到第二格。
老榕树一年又一年的长大,四个大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了。老井的水一年一年生生不息,养了一代又一代村里人。
图片来自网络近年村里装了自来水,可是乡亲父老都喝习惯了老井的水,依然保持煮饭烧茶用井水的习惯。
老井的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它是梦里童年的故事;是奶奶的叮咛;它是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印记,是童年的纯真甜美五彩斑斓……
怀念故乡的老井,怀念我成长的乡村,我的父老乡亲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