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这么一篇文章:我纹身还穿一字肩,室友说我是婊子 - 简书,讲的一部分人的对是纹身过的女孩不正眼相看。
我是觉得纹身并没有什么,但是评论区的一些书友(简书上的网友)对纹身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什么黑社会、不正经、可能染上HIV、还有包厢公主都扯出来。
让我觉得略恐怖,不恰当的言论是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可估计。可以不赞同,只是请不要去诋毁。
一时气愤和几个书友激烈的聊了几句,文字里看出来他们其实也挺气愤。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是简书的环境挺好,这要是在贴吧早开骂了。之前我遇到一个名人贴吧吧主,这个吧主建立这个吧是专门骂这个名人了,把人家九族全骂个干净,里面的人也和他或她一起骂。
我一直在想,这个人生活得多不如意才能干出这种事情?
有一次他发了一个帖子说以后都不许骂人了,我猜是接到投诉。我回了他一句:“你自己还骂人呢”,他瞬间暴跳如雷:“我骂他们是他们欠骂该骂!骂你了吗?”几分钟后,他自己删了这句话,顺便把我给封了。233
我一直也没有解封,觉得没有必要,也不打算在贴吧说什么了,那不是正常说话的地方。
后来再去那个吧,吧主换人了,也变成一个正常的贴吧了。看到之后,感觉挺欣慰。
说的有点远,话说回来,谈纹身。
纹身不是现在就有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你不能用另一个时代的含义来定义这个时代的含义。
纹身原来叫文身,俗称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单调的皮肤上刻画出理想中的画面,成为人生的永恒,留住记忆作为人生中最美的图画,原本不是坏人专属的标记,文身的图案无论是文字抑或图案,文身总是为了取悦自己和别人,不管你文在哪里。
有人说,文身是美丽、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也是独特个性和自我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信仰的表现。很多人喜爱上了这种疼痛的美丽,并将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开始。
文身在古代起因很多,也比较复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早在原始人类时期,那时的古人就会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一是美化自己,二是吓唬敌人。
初民最初用粘土、油脂或植物汁液来涂抹身体,是因为认为这对身体是有益的,如古代挹娄人“冬以豕膏涂身以御风寒”,后来,逐渐觉得这样涂抹身体是美的,于是就为了审美的快感而涂抹其身体。
战斗和狩猎负伤而留下的疤痕被妇女认为是勇武壮美的男子的标志,也会使残体装饰盛行起来。
而更多的原始人在自己的皮肤上画一些被认为是他们部落祖先的动物-图腾,一旦它作为本氏族正式成员的标志确立起来,文身也就成了一种制度。
至于有些古书上记载的“文身以避蛟龙之害”则又是另一种风俗观念了。
注意,纹身在古代是好的象征。
文身在中国,起码可以上溯3500年,这些从古岩洞壁画中可以得到证实(在中国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有一新石器时代的笔画,就有绘面人)。
从彩陶文化到三星堆遗址,自东南的吴越到西南的蛮夷,古代文身行为的分布区域是很广泛的。
东汉杨孚《异物志》就记载著广西的文身族群:“雕题国,画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锦衣,或若鱼鳞”。至今包括台湾泰雅族和赛夏族之内,世界许多地方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传统,在许多文化中,刺青还是一种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徵。
从周代时期,文身开始被用于刑法上,称为“墨刑”,有叫“烙”“型”“黥”等,至汉文帝时这项刑法被废止。
魏晋、南北朝时又复活。
唐代的法律上未见到记载,不知其详。
五代时后晋天福三年,“文身”作为一项在发配边境的犯人脸上刺字的新奇刑法又死灰复燃。
从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文身”一直承续不替。
在一些群体当中,刺青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刺青能得与同行的认同。
七八十年代初,在黑社会帮派中,有时刺青也是入会考验之一,因此给人刺青是与黑道中人挂钩的印象;在香港旧式帮派成员中通常都在左臂刺一条青龙,右臂刺一隻白老虎,因而有“左青龙,右白虎”这句话来代表黑社会份子。
加上古惑仔一类的电影,很多人纷纷效仿。
于是,纹身成了黑社会、不良少年的代名词,注意这里是七八十年代。
你用七八十年代的纹身的代名词来定义今天的纹身,这不正确。
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还带有歧视的目光看纹身。
其实,纹身更多的是一种时尚、超越年龄和阶层的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
【超艺纹身】告诉大家,现在纹身不再是不良少年的标志了。__超艺纹身
“它是一种文化形式,是艺术
是自我的另一个表达方式
它被寄予了很多的故事
很多的意义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纹身或许更是时间的符号”
我们请六位来自不同城市的纹身师聊了聊他们所在城市的纹身现状 | 异视异色|VICE中国|全球青年文化之声:世界在下沉,我们在狂欢
“对于含有特殊纹身的族群,我们应该持有尊重的态度来代替逃鄙视甚至恐惧等异样眼光,尊重多元文化,永远像尊重自己一样。”
最后说一句:可以不喜欢,但是请不要诋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