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读后感
在我们越来越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下,你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循环怪圈。我们一边在努力地工作,一边在不停地消费,却又发现自己所赚钱远远不够消费,于是便跌入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中“工作——消费——再工作——再消费",生活就这样不断重复着。
为什么我们越是努力地工作,反而越是没钱呢?在以前,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家人,而现在很多家庭是一家人工作,生活起来还觉得压力山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归根究地是人们的消费态度造成的。
在曾经传统工业时代,工人们只能靠着自己的人工,自己的力气,以及坚毅和坚持,很努力地才能换取一些报酬。在那个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产量稀少的时代,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人来劳动,创造和生产产品。社会物质的贫乏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决定了人们在物质需求上的稀少。除了一小部分人能获得一定的财富,实现富裕的生活,还有更多人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对于物质的需求必须先满足生存生活的必须品作为优先。
那时的人们对于物质,没有所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和必须性。那时的穷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他们急需解决的生存问题,改善生存环境。
而今天,随着机器生产不断替代人工劳动力,产品生产产量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产品存量时代,大量生产过剩的产品,需要为工厂有效转化为收益,实现产品的价值。
为了促进消费随之而产生了消费美学,目的是引导人们消费,利用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鼓励人们去尝试和体验。消费美学的宗旨是倡导人们快速消费,及时消费,拒绝延迟满足,甚至是让我们提前消费。
正如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消费贷,各种先买后付,先试后付,以及现在无缝不入的各种广告推销,无处不在的直播推销,都是在利用人们在获得某种产品时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以有对自己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满足感,而心甘情愿的进行消费埋单。
相较于以前购物单一的选择来的来说,现在人们在购物消费方面,即便同样功能的产品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并且可以对商品从性能,外观,价格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讨论。与此同时还能享受到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让我们在心理产生一种优越感,掌控感,从而给自己带来消费快感。以至于让人们不惜通过使用信用卡或是花呗借呗等方式来满足自己一时的消费。
随着生产制造中机器的广泛运用,企业工厂在人员方面也实行“精简”制度,那么必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工作就业和收入等问题。经济收入的减少了,而消费依然在持续,那这样的人群消费能力就大大地降低了。
齐格蒙特.鲍曼教授给这类没有消费能力,和消费能不足的人,还有一些消费缺陷的人定义为“新穷人”。所谓“新穷人”并不是生存能力有问题,而是陷入了各种消费怪圈中,不断消费自己。
正是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全面化,人们就需要通过工作挣钱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消费。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收入不足以满足我们的消费,比如说买房子,买车子,买大件物品家电或是手机之类的,就导致了我们必须要提前消费,把我们还没有挣到的,未来的钱已经提前花掉了。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再继续努力挣钱,一方面是为了去偿还之前的提前消费欠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们在以后生活中更多的消费需求。
时代造就了更多的劳动者,生产者,不断制造各种商品,以及提供各种服务体验,同时又要促进大家去消费,这便制造出了一批新型的穷人。
尽管这样的挣钱和消费是社会发展一个趋势,但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生活得更轻松惬意一些,不至于整日陷于消费的苦恼之中,不防来读一读这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让我们了解消费美学促进之下的新穷人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将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这类人,如何让自己能够攒下钱,不陷入消费困境,过轻松的生活。
2023-3-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