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年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又是一波回家大军即将堵在路上。开心又心急的回家路真是越走越近了。妈妈电话里一遍两遍的问着:清明放假吗?回家吗?算算时间,放三天假,来回就两天。车票没有早入手,买票也紧张。从市里到县城再到我家的小村庄周周转转又是个小半天日子,天黑了就没有车。回家,从离家越来越远之后变成了能不回就不回。
高一,在县城里上学。那是第一次离家住在陌生的地方,第一次同一群陌生人的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爸妈送完我到校离开后,我就难受的躲在被窝里哭。第一个星期有十多天,因为军训。每天训练的不觉得累,想回家却想的人都魔怔着。特别是午休的时候,一着就梦见自己回家了,或是妈妈来看我了,高兴的连梦都像是真实的了。突然脚一抽,惊醒了,睁眼看到的却是上铺的床板,不觉又难过的透顶。那十天,不夸张地说,真的比一个月都要漫长。终于捱到了放假,脱离苦海般的兴奋。那时候就想着回家,回家真好。
大学,选择了一所市里的学校。爸妈都外出打工了,他们长年也就春节回家。我的学业不紧张,假期又多,但也和他们一样只春节放假回家。其他假日都留在了学校。偌大的校园冷清的只见的着几个身影,连食堂也放假,常常要吃好几天的泡面。那时候不回家是因为家里没有爸妈。也是从那时候明白,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现在工作了,来到了外面的城市。回家的路也越来越远。工作不紧张,依旧有假期。但和爸妈一样一年只春节回家。难怪会有这么一句话说:从此故乡只有冬季。短暂的春节,过得很快,便又要回到那所陌生的城市工作。再回去便是下一年的春节。时间按年计算起来,便再看不见爸妈年轻的模样。记忆里他们的面容依旧干练,腰背依旧挺拔。
才记得去年爸爸骑摩托车依旧潇洒,技术熟练。今年却像变了人一样,动作小心翼翼,略显笨拙了。妈妈也五十多了,听力不好。说话都要大着嗓子叫。隔壁的婶婶以前那么强势有力,现在再见到时头发白了,脸也苍老了好多。
爸妈常说,找人家千万别找离家远的。找那么远地方的,就是不要爸妈了,不管爸妈了。我张口就说,怎么会呢,现在交通多方便,再远也能说回就回,不过就是花点时间。爸妈听后直叹气,只是在心里求爷爷 告奶奶希望我以后不会找个外地的对象。越不想发生的事越是发生了,我最终还是找了个外地的对象。这事也让他们糟心了好一阵子。父母在,不远游。远嫁的姑娘到底都会有一把不可两全的辛酸泪。这个道理谁会不懂。可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总有取舍。最后我们说好了定居在一个近一点的城市里,他们才松了口,接受了我们。
表妹的对象也是外地人。当我也向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她很自信并坦然地说,只要我过得好,不让他们担心不就好了。这倒也说的通,父母一辈子的期望也就是儿女周全,自己安康。
他们的顾虑是对的。现在一个人自由自在,放假了思前顾后的才决定要不要回家。真有自己的小家之后,可能连想都没时间想了。时间,行程,工作……各种事情都能成为不回家的理由。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再也吃不着门前的桃子、枇杷、杏子、梨各种应季的水果;也再不能年年吃着妈妈做的蒿子粑粑、包的棕子、炸的红薯圆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