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家庭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刘慈欣的作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登上荧幕。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而在影片中是三十五亿地球人齐心协力把地球移向另一个家园的故事,迁移地球的计划称之为流浪地球计划。刘慈欣作品中多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而非人类之间的斗争,《流浪地球》也是其中之一。太阳即将爆炸,人类能做的只有团结,不分国界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集结地球上所有资源建造10000座叫做“山”和“峰”的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如果给这部电影打分,我给一百分,原因就是影片有强烈的家庭观念,屈楚萧饰演的刘启和吴京饰演的刘培强的父子亲情贯穿整个情节,特别是听到刘培强驾驶着承载着火种计划的空间站撞向火焰前跟儿子的告白,相信然很多人会潸然泪下。片首刘培强告诉儿子自己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刘启一直说父亲是骗子,根本看不到他,片尾刘培强驾驶着三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飞向火焰,空间站的爆炸半径达到五千公里并且引爆了木星,从而使地球成功逃脱木星的束缚,刘启父亲真的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爸爸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三,二,一,抬头……”。
影片中那一天也是中国的大年初一,是人们相聚的日子,当知道地球即将毁灭,地球上所有人最多只能活一周时,所有人都希望赶紧回到家人身边一起等待死亡。在知道希望点燃木星就可能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推离地球逃走时,人们又都回来一起帮忙,因为地球上的人类本就是一家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叫地球。
希望与绝望
《流浪地球》也是一部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影视巨作,250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一百代人类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陌生又险恶的宇宙会给人来带来什么挑战?但是人类面对太阳的变化不能坐以待毙,在绝望中,人类必须要寻找新的希望。影片伊始太阳就要爆炸了,人类制造了流浪地球计划找到了新的希望,然而希望随之而来的又是绝望,地球的推力没能摆脱木星的引力,地球上好多行星推进器都坏了,各路的救援队都抢修推进器,当时地表温度低至零下80多度,冰层已经冻至上海世贸大厦的楼顶,人们为了修复推进器牺牲了太多太多,修好后却被告知这一切都是徒劳,地球已经没有办法逃离木星的引力了,在地球最后的几天都赶紧见见家人吧。
人们又经历了一次绝望,上次太阳要爆炸了,这次地球要毁灭了,空间站带着人类受精卵还有各物种DNA开始远航,人类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人,绝望中刘启怀念起了父亲,想起父亲告诉他,木星大部分是氢气。希望就在这里诞生了,有希望把木星点燃,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把地球推走。然而这一方案并没有多少人认可,而赵今麦饰演的韩朵朵一次又一次地发送求救信号,就像她当年在水里,被无数双手救起来一样。片首老师问她什么是希望,最后她也承认了班长说的话:“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与宝石。”最后附近的人都来帮忙,虽然据分析此方案的成功几率几乎为零,但人类不会放弃这唯一救活地球的机会。最终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自我牺牲协助引爆了木星,成功救出了地球,人类又有了新的希望。
贴近生活又追求远方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的一部科幻灾难巨著片,火爆也必定有原因,影片不仅穿插了浓浓的父子情,利用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而且整个情节像路遥的《人生》一样起起伏伏,再加上3D的特效和一万件特制道具,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和剧情上的满足。同时,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春节文化带进去,电梯里迎风飘动的“福”字、刘培强跟联合政府的独白中也提到了,今天是中国的大年初一,是应当团圆的日子。影片又是在大年初一首映,这些都使人倍感亲切。影片也折射出中国人对未来的幻想,当今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包括近期中国在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在太空的成就使我们敢于对太空充满遐想,才能写出或拍出《流浪地球》这样的巨著。我们追求贴近生活又跨越生活,注重现实又渴望远方,也恰好会被一部《流浪地球》吸引。
(作者:李会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