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列车车轮轻快的旋律,我又回到了潍坊站,当这熟悉的“风筝”建筑映入眼帘,不由自由就想起刚放寒假从这回家的场景,那时候是晚上,想起来还像昨天一样。这个寒假真的像梦一样,就好像晚上进这个大“风筝”里面睡了一夜,早上又出来一样……
趁着春节,积累人脉是非常关键的,跟别人交流过,别人在用人的时候才会想到你。所以寒假里我努力联络感情,尽量不错过每一次大聚和小聚,跟着父母多去亲戚家,看看长辈、陪陪小孩、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多交流联系。多加几个人微信,多建几个小团伙的群,多组织几次吃饭,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当然最重要的人脉就是自己的父母了,寒假看了部美剧叫《权力的游戏》,里面见了面就是问姓什么,或者问你的父亲是谁,有了父母这层联系,人脉绝对是可以翻倍的,无论父母干什么工作,总有他们的圈子。寒假里,他们给我做早饭,白天忙一天,晚上我就帮父母做晚饭,他们回来差不多晚饭就好了。帮我妈拖拖地,陪我爸下下棋,看他俩开开玩笑,自己也很开心。那天太阳刚刚升起来,他俩就忙着给我做饭,还让我拿很多吃的,到两个人把我送进火车站还是叮嘱不停。现在仿佛又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背影,一条旧城区的街上,一个旧的门市里,两个人还在经营着老旧的产业……
寒假前,一个韩国的小哥哥问我这个寒假打算干什么,我告诉他打算多看书。现在想一想看的书名倒是不少,从手机上的微信读书到佳和的实体当当书店,从王府井书店到外交书店,感觉只是看的书名多而已。不过关于故宫还真研究了不少,从之前看完的七本《明朝那些事儿》到游览完故宫看的《末代皇帝》和《万历十五年》都有无尽的历史感,那大明还有大清的王朝盛衰便一点点展现在眼前。从老舍故居归来,就重温老舍的《想北平》,看到老舍故居就想到老舍父亲是紫禁城的守卫,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牺牲,当然还能想到很多历史故事,很多都被我写在《午门内》了。还读了一些英国和日本的小说,其实很多都是之前没看完再接着看完的,比如《白夜行》就是暑假在新华书店工作时开始看的,结果被书店的领导看到我在偷懒看书,而且看到他也不放下,就被狠狠地说也一顿。还有《摆渡人2》也是暑假在当当书店看过的,结果寒假那天我把电脑放在门市上,等着姑姑来给电脑弄个充电器,没事就走到当当去看书,当目光扫过书架,这本书随即就拿在手里了,到晚上回到家又从手机上看完。当然这个寒假也留下很多没看完的书,等着慢慢看吧!
说到写作,就有点可惜了,由于我大年三十和初一没写文章,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日更归零了。但是除了那两天没写,剩余的四十天左右都坚持写,或是一首小诗,或是一点感慨,或是长篇大论。也许在公交上,也许在火车上,也许躺在被窝里,也许是走在街头,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写。还有就是团刊的工作了,这个寒假为了33期团刊也写了不少。从整理新年祝福语,到写实践小故事,从整理南方、北方以及少数民族的过年方式写各地的过年习俗到帮助同学写学生权益问题的文章,再到写《流浪地球》的影评以及封面的主题和图片的寻找,还在匆忙中写了“三下乡”的侧记。其实,当事情做完了,发现这些都不是问题,当写作成为习惯的时候,不让我写还真会感觉生活缺少点什么!
少年逐风去,青春追梦来 ,一个寒假还是挺充实的,虽然没能看很多书,也没有写出什么牛的文章,不过能和两三好友一块黑夜里在山坡上挖坑烧烤,能见到想见的人,能在天坛公园里与一场大雪相逢,真的非常兴奋。只要能在坚守自己的梦想,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梦想。新的学期,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