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人类两大核心的关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掉,不仅进入关系前不太会去了解和学习,在关系中出现了问题往往还浑然不知。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终归是好些了,还有些资料可以学习,比如NLP。在这两重关系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每当我与先生讲述教育孩子的一个理论,先生总是不以为然,讲多了都是虚的。直到最近似乎找到了些诀窍,发觉沟通起来效果好多了。面对理论的东西,男人总喜欢简洁清晰,所以我跟他沟通孩子问题时每次只讲一个点(多了我讲不清晰,一旦啰嗦他就没了继续听的乐趣),一两句话就把理论讲完了,然后举一两个孩子的例子。这样他就接受得很好。今天跟先生聊如何给孩子建立自信力。理论就一句话:孩子的能力需要经过肯定才能转化为自信。然后讲述了下闺女的外出害怕别人笑话的案例,孩子有能力,却不肯展现出来,说明孩子的自信没有建立起来,需要我们父母更多的肯定帮助她建立自信。这样一沟通,先生立马秒懂,而且欣然接受。
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有两大方式,我觉得是颇为有效的。
一。换灯泡技巧
此方式女士用起来更为有效果,简而言之就是灯泡坏了,请求男士帮忙,然后给予男士极大的肯定。
这方法说起来简单,用起来,却并非易事。在如今国内的夫妻关系中,女士对男士的投射颇重,说白了很多女士心理年龄还未成熟就走路了婚姻,所以面对“换灯泡”这种事,往往喜欢指导和控制男士去完成,认为男士做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强势的女士干脆不然男士参与,直接自己上场了。
这种案例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妈妈跟关心教育,自己很努力的学习,然后要求先生无条件的支持和跟随。当先生提出反对意见或者质疑时,就开始闹情绪,觉得先生不上进不理解等等。我都经历过这个阶段,面对孩子的教育,总以为自己比先生知道的多,所以但凡他提出反对意见,我就立马通过理论和情绪去控制他,想让他支持我。对于家里的经济,也总想着他能够全部交给我打理。对于他的不支持行为,非常不满,诸多抱怨。
直到后来在沟通中,学习去应用换灯泡技巧,发觉双方的关系变得融洽许多。比如说孩子教育,我放低自己身份,只讲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咨询他的看法,然后双反再探讨,综合考虑,得出双方都同意的方案。有时候可能没法得出双方都同意的方案,那也没关系,总给问题提供了多角度的考虑,扩宽了彼此的思路。应用换灯泡技巧,其前提就是: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沟通中需要尊重到彼此,而肯定又能够快速营造彼此尊重的空间。因此要把这技巧应用灵活,需要个人在心态上做些调整,放下内心对对方的控制欲望,真正的看见对方,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对方的想法、积极思考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方案。
二。表达内心的感受
我们是一个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受的民族,所以要做到这点也并非易事。要做到这点,需要经过一定的刻意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眼神毫无交流,那沟通是没法往下走的。比如孩子间生气时,哼一声,扭头就不搭理对方了,哪还有沟通呢。成人之间亦如此。然而即便在沟通中有了眼神的交流,也只表示能够接受对方的存在,给彼此提供了继续交流的空间。而表达感受,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链接,是心与心的链接,因为内心的感受是相通的,容易引起双方内心的共鸣。心与心的链接在亲密关系中尤为的重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表达内心感受得缘故。
对爱人表达感受,对我而言很不容易,因为我练习感受力后一两年才能够自如的在先生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事实证明这对我们双方关系非常的有帮助,我跟爱人的关系从常常针锋相对、争吵,变成如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彼此之间的那种对抗的能量也慢慢变得平和自在。因为我们夫妻关系变得融洽和睦起来,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先生也有更多的耐心去关心孩子,与孩子沟通互动。还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因为父母常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孩子们也慢慢学会了,有情绪的时候自然而言就表达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像昨晚,我开玩笑叫闺女“小丫头”,她很不愿意别人叫她丫头,很少生气,然后跑去跟爸爸说“我很讨厌妈妈叫我小丫头,我不喜欢,我很生气”。后来爸爸跟我沟通,我思考了下,可能孩子把”小丫头“跟坏孩子联系起来了,所以才如此生气。但是终归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对自己的情绪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调整也非常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