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善心所

作者: 珍玛娜吉_5523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10:34 被阅读31次
十一善心所

善的定义,是对自己思想行为有益的,对他人也是有益的,现今是好的,将来也是好的,才能算是纯善。

佛教所说的善法,种类繁多,简单来说,不出「五戒十善」,但趁心理来研究分析,善的心理有十一种,称为善心所法:

(1) 信─ ─ 信实事实理,信佛法僧三宝功德,信善恶因果,即对佛教有坚强信仰,为生起一切道德善法的根源。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能有深的信仰,则能生出一切善法。

(2) 惭─ ─ 惭耻,自觉知识学问不如人而感惭耻,如不发奋努力,则对不住自己。

(3) 愧─ ─ 抱愧,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损害他人,怕对他人不住。倘若做错了事,便自觉抱愧,则能改过为善。

(4) 无贪─ ─ 不悭贪,对五欲无所眈着爱恋。

(5) 无嗔─ ─ 不嗔恚发怒,遇不顺境界,能慈心忍受。

(6) 无痴─ ─ 不愚痴,能以智慧辨别善恶是非,明白事理而无错误。(一切善法,由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而生。)

(7) 精进─ ─ 精而不杂,进而不退,就是勤勉的意思。即勤修一切善法,勤断一切恶法。

(8) 轻安─ ─ 即心中轻快安乐。要除贪慎痴等粗重烦恼,则内心便可得轻快安乐。

(9) 不放逸─ ─ 不放荡纵逸,任性胡为,能依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为体,防恶修善。

(10) 行舍─ ─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也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11) 不害─ ─ 不损害人家名誉、生命、财产、能慈心容忍爱护一切众生。

以上十一种善心所法,是属于唯识学的「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种,或善或恶不定,唯有这十一种心所有法,是纯粹善法,为一切佛教徒所需要学习。

十一善心所

相关文章

  • 解脱心理学(二)

    二、解脱的心理基础 五十一心所跟随并配合八识产生活动。心所展开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根本烦恼...

  • 百法明门论--14讲心得

    导师在这一讲里提到“信”,“信”是十一种善心所的第一位。导师指出这里的“信”指的是正信,正信才是善的心所,而邪信属...

  • 百法第十一课

    上节课结束了心法的学习,这节课主要是心所法的内容,心所法分为六位:遍行有五,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烦恼有六,随烦恼...

  • 心所善,清风来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用自己的人生谱写家人的乐章。 他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他是家中引以为傲的长子,原本...

  • 十一善心所

    善的定义,是对自己思想行为有益的,对他人也是有益的,现今是好的,将来也是好的,才能算是纯善。 佛教所说的善法,种类...

  • 十一真心所爱

    白浅以为师父生了自己的气,便哭道“师父,您不要生气。可十七真的忍受不了。师父,十七必须与夜华退婚,您不要生徒儿的气...

  • 《催眠大师》

    一念成魔,一念从善。一切因自心成伤,因己心而愈。因为有心所以成魔,无心皆为碌碌。因为有心所以成善,无心皆...

  • 宗性法师:发掘自己的良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么叫遍行心所呢?它描述了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比如说,我看到这个杯子...

  •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

    一欲:将内心对所乐境所生起的强烈的希求愿望的心理,命为欲心所。正面为善法欲、负面为欲望。 二胜解:把内心所产生的不...

  • 百法14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三位心所善心所,包括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善是一种安定和谐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一善心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p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