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清湾村位于广东肇庆高要市大湾镇,村子隐秘在西江大桥一角临江靠山,如果不是清晰可见的牌坊指引着,你可能不会想到在山底下还有一处村庄,而且村庄的景色会是如此的美丽。
穿过牌坊沿着阴暗的羊肠小径一直下坡,眼前豁然开朗,一栋粉色的建筑带你走进了另外一番景象。这是重修后焕然一新的欧式天主教堂,每周仍有虔诚的教徒在此祷告,圣诞节刚做过一场弥撒大礼,门口还张贴着爱心人士的捐赠名单。

这座教堂有段故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是名叫利玛窦的法籍耶稣会传教士,更是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使者。

网上资料显示:【利玛窦(1552-1610),字泰西,意大利马切拉塔人。19岁入耶稣会修道,天资聪颖,对文学、算学、天文、地理皆有所造诣。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1583年,利玛窦到广州,经官府批准,在肇庆高要建造一座两层楼房,取名仙花寺。利玛窦在中国做出了很多第一,在仙花寺展示的第一件西洋乐器、第一幅西洋油画、第一个自鸣钟和挂表;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知道除了农历以外还有公历,第一次观赏天球仪、地球仪、象限仪、望远镜等西方地理观测仪器,第一次接触西方人发现的光学原理。还与罗明坚合作一起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词典——《平常问答词义》 ,即《葡汉字典》 ,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研制出中国内陆第一座机械自鸣钟。】

2013年上清湾被政府立为“统一战线文化基地”。村内除了现有的教堂,仍然保留原有神父楼、旧教堂、展览馆和旧居民楼,大部分的居民已经迁移,只留下为数不多的老居民,无人居住的房子大部分已经开始垮塌,政府的修缮工作只保证一部分仍然大致完好的建筑,古巷里面的旧民房垮塌的面积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统一一次大的彻底修缮工作,原有的民房岌岌可危,迟早也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没落。

政府最近将此村纳入卫生村改造工程,只针对现有住户整治改造和村内坑渠疏通排水,另外新增公厕两处,这是一大亮点,原有的厕所无论从功能和外观上都有些欠妥,这次升级改造真是一件好实事。

大清湾占尽自然地理优势,村内的树木达上百年以上,特别是几颗龙眼树和杨桃树,每年都硕果累累,龙眼果实核大皮薄,非常清甜,不耐馋的人总会趁着村里的人午睡时间带上蛇皮袋爬上树偷摘,摘上满满一袋不到半小时。杨桃树个小偏酸,果实像顺藤瓜一样挂着,大小形状各异甚是可爱。

此处风光无限好,只惜曾经辉煌已成过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