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公正

作者: 木卯白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09:55 被阅读25次

    电车困境

          一辆风驰电掣的电车失控开过来,司机没有任何办法让电车恢复正常。你恰巧站在铁轨闸道开关前,面对这样的选择:不拉闸:死去有五个人,拉闸:死去一个人,救活五个人,你当如何抉择。

          电车困境是著名的道德哲学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答案本身,而是答案的依据。根据答案的依据可以看各自的思想,或者说偏向于哪一个哲学流派。

            康德认为人只是我们的目的而非手段,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时候必须把另一个人作为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简单点说意思是做正确的事,比作好的事情更重要。如果推,一个人去死就成为救五个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康德不会推。

          边沁认为死去一个救活五个,数量上五个肯定比一个多,利益最大化、利益最优化,肯定去拉闸门,这是功利主义。那些人为什么要站在铁轨上?站在铁轨是违反规则,一个人是违反规则,五个人也是违反规则,违反规则的损害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不拉,这是违反规则因受到的惩罚,这是规则功利主义。

          五个人和一个人,首先看有没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有,肯定要救熟人;如果都有,哪边认识的人多救哪边;如果没有,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转身就走绝对不拉,这是儒家。

        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道德是建立在基因基础之上的。人的天性纯良,且是生而有之,但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除了本心更要知道仁义,而义有大义和小义。虽然拉还是不拉,都是在一瞬间全凭天良做出的决断,都是发自天性,都是对的,但都丢失了义,所以无论做什么选择,很可能一辈子在内疚中渡过甚至自杀,这是新儒学。

          此乃天定,顺其自然,那五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死亡是他们的天命,不可随意违背天命,不可违背自然的运转,所以不拉,这是道家。

    人性、道德与财富

          人是自私的,自私的本质是趋利避害,这也是人之本性。但人还存在利他性,尽管因个体原因利己和利他的占比各自不同。中国自古有衣锦还乡之说,成功人士回到老家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给家乡点照顾也是人之常情,这就是典型的利他性。

            进化心理学这样解释:人们按照亲疏关系,将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输送出去,这样做之所以是有利的,乃是因为人类的生存的终极目标乃是基因的繁衍,所以帮助和你有相似基因的人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自助,帮助他人实则是帮助自己。马泽洛夫需求层次认为,当人们不断满足了自己低层级的需求之后,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挑战,金字塔的低端是最低层的欲望需求如安全、食欲、性欲等等,但往上走之后,则会演变成求知欲、探索欲、社会认同、自我实现等等,利他则是在满足底层欲望后的追求高阶需求的结果。

            传统观念中,追求金钱、追逐财富是可耻的,违背道德的,甚至部分人极端的认为在尊重道德、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是无法实现财富聚集的,要实现财富聚集就意味着必须要违背道德行事,至少得违背部分道德观。

            现代观念里,追逐财富成为顶端1%的人,都是贪婪的,而贪婪是原罪,是违背道德的。资源分配、财富分配的不均不符合公正原则。

            道德和财富真的是无法相容的?经济学兴起于社会大规模协作时代,也就是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转变时期。《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认为: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熟人社会活着小规模协作社会),保持一定道德可以获取和维持财富的获取。这也解释了在经济基础越好、财富越高的国家之中,遵守道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素质平均要比落后国家要高的原因。

          自由主义认为财富不过是货币化的社会荣誉。我之所以付钱是因为享受了你提供的服务,金钱是对你行为的表彰,货币代表的是我对你贡献度的一种衡量,并告知社会其他人你在我心中的价值。人类社会的资源分配不是按照谁最需要或者谁最值得拥有作为标准,在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经济体系中,购买意愿是个体的需求程度,购买能力是我对这个社会的供给程度,维持这样的资源分配标准才是真正的公正。

            对此,桑德尔提出一个问题:情人节送礼物给女朋友,要这要那的,不如直接送钱好了。为什么要送礼物而不是直接送钱呢?用经济学逻辑解释其实就是边际效应递减理论,但单纯靠递减理论是无法解释女性更看重礼物而不是金钱的现实。因为经济学中的人是理性的,而现实中因为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某种特质,而这种特质导致了一些非理性不符合逻辑的结果,更可况女性思维是世界上最庞大、复杂的认知体系。

          所以不能仅仅从逻辑和经济学来考虑,而是要上升到哲学层面思考。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环境下,金钱的边际效用已经下降得非常厉害了,人们在需求层面上开始追求一些非金钱的物质——荣耀感、公民精神、社会义务等等。所以在贫穷的条件下,女性更多的是关注金钱,因为她迫切是生存需求,而在富足条件下她则更关心高层需求,这个金钱无关,哪怕是一杯咖啡、一个冰淇淋也可以作为爱的传递,这也解释了桑德斯关于核废料处理得问题。

    罗尔斯和桑德尔

          罗尔斯最著名的是《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他提出无知之幕思想实验。从对本人在社会秩序中特长、爱好与位置无知的原初状态出发,思考问题。无知之幕遮住了一个人社会合作对其利弊的知晓,然后决定社会中对权利、位置和资源分配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一个想像中的社会里,一个人知道对自己智商、身处阶层和生长、生活环境是可知的。但一旦被无知之幕挡住,这个人可能会出生在社会中的任意位置,这就会让人从社会最不幸的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设计社会制度,也就是说在“无知之幕”下,所有的信息都处于无知状态,所以人们也无法得知什么是好的标准,基于这个基础上得出的答案才是最大的公正和最好的结果。

            无知之幕有什么意义呢?举例说明:2016年的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黑天鹅满天飞。为什么?因为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的分化导致戏剧化的结果。精英阶层认为:“我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从事最重要的岗位,我们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所以船长的选择应该遵循我们的意见,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民选不可靠。”大众阶层认为:“虽然没有精英们优秀,虽然权利财富大部分在精英们手里,但我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权利必须接受监督,民意必须得到尊重。”

          无知之慕的意义就是:在无知之幕下,所有人都无法知晓大幕揭起后自己在社会上会是如何,理论上可以消除不同社会背景带来的偏见对于正义制度设计上的干扰,只要做到了不受干扰就保障了权利,这就是最佳的策略。

            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理论核心是平等和差别,平等原则:每个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的自由体系有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依系于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在此基础上罗尔斯提出“权利优先于善”,权利就是人拥有自由、财富等等一切的基础,公正就是要权力优先于善,权利是第一位的,这个观点得到自由主义者的拥护,个人的自主和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政府只要采取不制约、不干涉的措施,个体权利就会得到保障。

          桑德尔的书《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金钱不能买什么》和《公正》则是对罗尔斯的理论的质疑,他的观点是标准的社群主义,也就是对在西方泛滥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一种批判观点。个人价值只有在社群中才能得到体现,权力不能优先于善,而是应该让善优先于权利,公正的标准首先就是保证善的第一优先权。法律规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更是善一定程度的体现,权利前提是法律的保护,所以政府要干涉、要引导个人权利,而个人也有配合政府的义务。

    何谓公正

          在小范围内,自己的行为只是个人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往往出于趋利避害的本心,他人也无意职责什么,因为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就算是放弃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放弃他自己的东西,他有权对自己的生存做出自认为合适的选择,而保证这个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是公正。

          但我们将范围扩大,扩大到一个小区、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时候,个人的选择就不能替代整体的选择,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必须出于整体的利益考虑,做出这个选择的人身上就背负了责任,这个责任往往是沉重的,他在古代是皇帝,在现代就是领袖。

          无论是皇帝还是领袖,自古都是悲剧性人物,因为他们都需要在在整体的层面去考虑从而做出选择,当然他可以选择不去做出选择,一旦他做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放弃了选择权,而民众往往会将选择权强加于他身上,最终导致不做选择成为最糟的选择。不做选择对于民众而言是不公正的,单对他个人而言顺应民意做出选择也是不争议的,要知道民意往往是不可控、甚至令人恐惧的。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从整体生存和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永远做不到,因为整体的利益诉求本身就存在巨大分歧,区别就是利益群体的大小和影响力。顾忌大群体的利益可能损坏小群体的利益,照顾小群体的利益往往又会引起大群体的不满,有的人采取的平衡政策,都照顾,分时段调整政策,但问题又来了:不同阶段有不同阶级,从而造就不同的矛盾和利益需求。今天的大群体可能是明日的弱势群体,而近日的弱势群体可能不久成为大利益集团。

          加上意外、自然灾害甚至战争的干扰,如果要采用中庸的做法,总有需要一部分人去承担风险、面对损失。在绝大多数时候,矛盾是尖锐突出的,对立双方的关系是不可调解的。两者的斗争一触即发,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公正,或许根本不存在,只有现在的公正,局部的公正。

            如果我们非要追寻最大程度的公正,最好的做法便是去竭力支持一方,而打压另一方。问题又来了:该支持谁打压谁? 在信息闭塞的封建时代,这样的问题很好解决,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只要不触及失去统治权的下限,被统治阶级只要不危害统治基础,统治阶级往往会出于维护统治的角度保证阶层的稳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部分的保障,就会出现双方共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也不需要承担过多的道德压力。

            但在现代这套玩法行不通了,道德压力逐渐上升,民众要求不断提升,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变化,如果做到最大程度的公正是所有领袖的最大挑战。对个人而言,追求公正要求公正的时候,需要首先弄懂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公正?

            任何善恶、正义、公正都必须放置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判断。比如桑德尔所提出的“奴隶制任何时候都是错的”单纯从美国历史上或许没大错,但在人类史上却是错的。人类史上奴隶制的出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所以是正义的,当然用现在的道德观去看肯定是错误的。在讨论时候离不开理论但更不能脱离现实,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和道德谁才是真正的社会行为内在驱动力,尽管很多人避而不言,实际心里都清楚真正的答案。

            我以为包括“公正”在内的所有的伦理道德其核心与人性一样,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公正不是来自个体之间的理性约定,而是来自群体之间的在历史具体环境下的体现。现在的公正标准不代表就是以后的公正标准,只能说是在现在的历史环境下最符合大部分人认同的标准而已。善优先于权利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当满足底层需求时,去追求善无可厚非,但同样不能避讳利益的内在第一驱动力,追求善和追求利益并不冲突,因此不能仅仅凭借利益或者道德标准类衡量社会行为。

            公正不是道德绑架,不是同情怜悯,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程序正确的前提下让最多的人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公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zj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