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三探”备课随笔

作者: 建一所小而美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05:11 被阅读0次

【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794天  2019.05.10  星期五】

          解读文本,有点感觉咯

      “嘿,倩,我今天下午备课特别有感觉耶!”倩刚推门进办公室还没坐定的时候,我便喜滋滋地告诉她我的喜悦。

      “《古诗两首》用群文的方式来教,效果一定可好!第三次教《望月》了,今天才发现前两次都是糊里糊涂地教的,真是对不起我那两届的娃娃们,今天才发现,那么长的文本,其实挺简单……”具体化的喜悦脱口而出。

      “嗯?《望月》?今天中午丽芳还在说,她备这一课的时候没感觉……”倩说。

      “哦,已经下班了,电话呼她一下,看她还在不在学校,如果还在,一起研讨哈。”话一出口,立马觉察到自己身上的“魔”性。

      原来,丽芳已经到家了,本以为就此作罢,没想到她说:“等我,我把女儿送画画班后,就去学校找你们!”呃……这可爱的丽芳老师有点“疯”性吧。

      瞧,这仨“疯”“魔”的人头抵头凑在一起研讨教材文本的样子,真美丽!我的女神胡新颖老师经常说:“不疯魔不成佛”,因为对教育教学的“痴”爱,“疯魔”的我们与生俱来的“佛”的特质越来越外显,哈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可以通过“三读三探”的方式渐次展开。

      一读,探讨相同。两首诗作者苏轼和杨万里同处宋代,描写的都是六月份的西湖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有诗情画意的感觉。

      二读,探究不同。前者写雨中的西湖,后者写晴天的西湖;前者通过描写多种景物,如云、雨、风、水等感受到疾雨急来急去的动态美,让人惊叹,后者聚焦莲叶和荷花,感受到西湖的静态美,让人惊喜。

      三读,探悟诗情。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和大诗人们进行情感的连接,读出画面,读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尝试着把这种无形的感觉转化为有形的语言。

      丽芳的思路也大致如此,她觉得“翻墨”简直是苏轼的神来之笔,一下子点出了诗的意境,我和倩倩马上想到了中国的水墨画,晕染、辽阔、无边无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美的感觉,看见即得到,同时能够看得出来苏轼就是这样的洒脱之人。

      其实,我们都知道,作为老师,我们理出的只是大概的思路,到了课堂上,也许孩子们会发现更多的相同和不同,他们的感悟会更精彩,这就是老师有常的预设和师生互动无常的生成,最终指向精彩。

      “嘿,亚珂,你这是直面文本的感受,还是……”倩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坦然承认,直面文本的这两首诗时,我没啥特别的感受,翻阅了教参和备课资料后,感觉就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他山之石来攻玉。

      “《望月》一课我可是直面文本的哈,接下来说说吧……”这正是丽芳回家又返校想要探讨的,丽芳来的路上,倩已经直面文本地解读了一遍。

      首先,我们要知晓教学目标。对标教参,明确目标为感受望月的乐趣和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做一个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一篇文章有多重和多角度的解读,最重要的便是根据学情,设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即方向。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方向比方法重要,如果方向不对,正如南辕北辙,带的盘缠越多,车马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其次,想想怎么达成目标。我的大致思路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作者赵丽宏和小外甥在江轮甲板上望月。)

      2.再读课文,感受月亮之美。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里的月亮?(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3.细读课文,聚焦喜爱,感受乐趣。(1)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外甥对月亮非常喜爱呢?(文中有很多,略)(2)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好学,爱幻想)

      4.聊聊,幻想。总结:要善于幻想,如此生活的平凡才会变得不凡。

      5.假如,望月。(1)如果老师布置个作业,请你今晚回家望月,并说说自己望月的所见所闻所感,你觉得怎样?(郑州的天气望不到月,原因是大气污染,从而引导学生保护环境)。(2)假如繁星满天,每个人都可以望到月吗?(不尽然,望月不止要用眼睛,更要用心。进一步延伸,正如美好时时处处都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美好的,幸福也是。所以,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心。)

      直面文本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小外甥望月的乐趣,也体会到了自己备《望月》的兴趣。随着平时阅读的深入和写作的持续,觉察到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有进步,着实是一件挺喜悦的事情。

      白牙李老师说,备课是在孕育设计的过程中像学生一样学习。越来越感觉,备课,是一门学问,我,才刚刚开始。

      三人伴着月色、带着有点感觉的文本解读各回各家,心中满满的都是喜悦。

相关文章

  • “三读三探”备课随笔

    【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794天 2019.05.10 星期五】 解读文本,有点感觉咯...

  • 也谈语文备课之“三读法”

    在这样一个下着雨的夏末午后,在窗前静静地读一本书,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现在放在我掌心的,是《备课到...

  •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重组 二.课程 理论与实践,文化与军事 三.班级管理 (一)常规 1.抓好“三读”一写——三读:早读,晚读,课...

  • 我们周三读书会,要上中央电视台啦

    这周三读书会,李书记宣布,远在美国讲学的著名作家张炜老师惦记着周三读书会,把周三读书会这个文学现象告诉了中国人民文...

  • 备课随笔

    最近几天在准备一场手作动画项目式学习公开课。敲定了项目主题“传统节日清明节”之后,就在想这个项目教什么?怎么教?的...

  • 备课随笔

    9月,开学了! 阳光明媚,终于冲走了连日来的绵绵阴雨。 校园里空气中满是植物花木的香气,嘹亮的军训操练声统治了整个...

  • 你与名人也许就差这些读书方法

    ▼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三读”即复读法、抄读法、游读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

  • 三读

    6点30分,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到班上看晚读。我们三读安排一般是根据课程表来安排的,今天有什么课就读什么科目。对...

  • 三读法

    三读法是朱煜老师在《赵清遥的作文故事》再版序言中,教给小朋友的阅读方法。 所谓“三读法”,第一是大声朗读,第二是读...

  • 12.01雅思听力

    雅思听力方法论:三读一听 一读:读清楚题目字数限制 二读:结合场景和语法知识,确定词性 三读:在题目中寻找定位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读三探”备课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et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