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心理想法
为什么我们追随了激情,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追随了激情,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作者: 飞鸿啦 | 来源:发表于2017-01-09 12:05 被阅读0次

    1974年,一位顶着长发和双脚赤裸的年轻人,正在印度的一座神庙进行一场托钵僧式的精神之旅。这位热爱研究西方历史、舞蹈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年轻人,距离他没去雅达利以及大同农场上班已经三个月。等回到美国后,他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于是去到了洛斯拉图斯禅修中心,边蹭饭边开始认真修行。

    与此同时,一位叫沃兹尼亚克的大学生正被招募去一家公司设计连接中央电脑的终端设备。和前者不同,他是电子高手,且痴迷于科技,唯一缺点是对商业一窍不通。他邀请年轻人和他一起处理相关细节。事情进行得顺利,但年轻人内心有点矛盾:他想追寻内心的启迪,干这电子行业只不过为了赚些快钱而已。怀着这样的心情,事情出现转机——全国开始热衷于组装个人电脑。于是年轻人建议沃兹尼亚克设计组装电路板,以较低的价格买给爱好者。他们没有丢掉正常工作,这是他们业余时间的低风险项目。可接下来,事情往传奇方向发展,他们遇到一家想要整个组装电脑的商店,他们抓住了这个赚钱机会,并生产了50台电脑。一年后,一家名为“苹果”的公司在此诞生。而这位年轻人也是我们以后熟知的乔布斯。

    讲述这个故事,不是告诉大家怎样去逆袭的,而是源于一句我们常听到的人生经验:追随内心的激情(follow your passion)

    这是在大多书籍和演讲中最常听到的人生建议了。连乔布斯在2005年的斯坦福演讲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以致于我们一听到类似的话语,内心就会激动澎湃。因为每个人都想勇于追随充满激情的生活,而不是甘心屈居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日子。但对想在职业上开创事业的我们来说,这是一条危险的建议。它的逻辑是——在你成就大事前,你得先找到你所热爱的事物。可如果知晓乔布斯创办苹果的历程,我们会发现苹果公司的诞生并非源于激情,它的出现源于一个幸运的转机,和低成本的副业而结出的意外硕果。假使乔布斯当初听从自己的内心,可能现在只会在禅修中心多一位优秀的老师,而不是传奇的科技先知。

    这些建议都是典型的激情假设:要获得职业发展,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之匹配的工作。这种假设会产生一种错觉,让我们相信有所谓“正确”的职业在等待我们,我们要做的便是寻找到它,然后再全身心投入和奉献进去。如果没有找到,就会容易产生挫败感,那经常跳槽和自我怀疑就是无可避免的事了。

    我们不可否认,这世上有人是很早就找到所热爱的事物的,而且一开始便获得了适合自身的工作。但更多人在事业初期,迷茫和长时间的探索才是常态,即使是一位成功人士,当他把所有心得总结为一句“追随内心”时,你也要警惕他背后所省略的故事。事业的成功既有挑战性,也存在偶然性,在一个人熟知一个行业发展规律前,单凭一腔热血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激情不是我们成功的前提,职业的成功有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你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激情也没有我们想象地那样会源源不断,在某些领域它不是先天拥有的,甚至是稀缺的。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曾对539名大学生展开一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两点:他们是否有激情?如果有,具体是指哪方面。84%的人被确认为自己是拥有激情的,当深入询问这些学生的具体追求时,在确认出来的所有激情中,只有不到4%与工作或教育有关,其他都是某种爱好或兴趣,比如运动和艺术。

    这对我们传统的职业择选观念是一种冲击,我们没有想象中地对大多数职业从一开始就怀抱着激情。如果相关的激情都没有,那还如何去追随激情呢?你可能把喜爱之情当作激情,但这种论调也是站不住脚的,激情它涉及的更为广泛,它既和你自身的特性有关,也和外部的商业世界紧密联系,如果你不是某方面的天才,在职业选择策略上至少得适应社会的潮流,而不是盲目乐观地追随自己设想的激情。

    1|激情是精进的结果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我们对自身职业的满意程度都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许多人在四十岁前将会更换两三次职业,跳槽频率同比上个年代增加一半。许多年轻人对工作期望很高,他们不只是期望得到一份职业,还需要一个表达自身价值和诉求的场合。可现实是,他们越想强调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最后会对本职工作满意度越低。

    很多人认为激情是天生,像许多运动员或艺术家一样,觉得这种热爱自身职业的本领是与生俱来的,但实际上激情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曾研究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她探讨了工作、事业和天职的区别,并把“大学行政助理”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将该岗位视为职业、事业或天职的员工人数大致均等。这意味着,工作类型本身似乎并不一定决定着人们对其喜好的程度。而且最能准确预测一名助理是不是将其工作视为天职的变量竟然是她从事这份工作的年数。这结果从侧面告诉我们,本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不是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且擅长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一个人对本职的喜爱程度,一般和成就感息息相关。成就感一方面会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让我们对事情持之以恒;另一方面,成就感给予了我们外部世界的反馈,让我们明白该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然后在下一次做得更好。而成就感的获得就需要你把握一个行业的规律,并付出努力达到精通的层次。这其实建立了一条正反馈机制,如果你在一件事上做得出色,你在这件事上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越大,相应地,就会学习和付出更多以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事情都是一步步做的,要想擅长一样东西,这需要时间。而且你并不能预测自己最终会对什么产生热爱,所以一开始就抽象地对事物做出预判,让自己去“追随激情”,不仅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还可能是一份让人饱受困惑、忧虑之苦的职业的开始。要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热爱,你得先让自己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匹配你。只有胜任了才能有更多的把控感,让事情顺利地发展下去。无论对自身还是他人,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都会使你自身的工作变得重要和有价值,从而产生更多的驱动力。

    2|提供稀缺价值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看待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式,有的人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有的人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遵循激情假设的人,往往会陷入后一种思维陷阱里,他们更注重的是工作带给他们的价值。

    这种职业观到最后会碰壁主要有两点原因:

    • 持续的不满:假如都只倾向关注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会使我们对工作中自己不喜欢的方面极其敏感,从而导致自身长期处于不满和不幸福的状态。这对刚进职业生涯的新人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仅处于初级职位上,在职责上并不会有太大的挑战性和自主权,你干的更多是一些琐碎的事,而不是去改变世界。若带着这种激情思维进去职场,你会很难有个好的心态去应付这些繁琐的工作,会导致你陷入不满和挫败的死循环。

    • 持续的困惑:驱动激情假设的往往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我是谁”和“我真正的热爱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处于事业初期的人一般是模糊不清和甚至无解的。我们都知道一个想法不付诸行动,是很难检验其好坏的。当一个问题很难得到答案时,我们会容易沉醉于无限的思考中,而忽略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实事里,通过实践来获得反馈。当激情耗尽时,我们既没有在本职工作中创造价值,也没有想明白自身真正的爱好,持续的困惑会让我们得不偿失。

    要想爱上自己的事业,就得摒弃“世界能给我带来什么”的观念,转为“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的思维模式。在经济学里有个基本的供需理论——要想获得稀缺而宝贵的资源,我们就需要提供同等价值的资源来进行交换。按照这个思想,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需要提供相应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

    上个年代,绝大多数人的贡献是靠别人告知的,亦或是由自身的任务和工作性质决定的。这些人位于从属位置,公司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但在这个个人意识崛起的时代,知识分子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应该贡献什么?我如何把我的贡献变得有价值?这样就要求我们跳出自己的牢笼,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时常诘问工作是否合适,而是俯下身段虚心打造技能,努力让自己优秀到无法被人忽视。

    要实现这个,你需要立定一个在半年一年内能实现的目标,切忌把眼光放得太远,这样一般难以明确和具体而有所成效。乔布斯最初也只是设想生产能给发烧友组装电脑的电路板而已,他没有在时机到来前,就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个人电脑的研发中。所以你需要制定一个在短期内就可实现的目标。

    其次这个目标的结果要有意义,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要做到这点,你产生的结果就需要有稀缺性。无论你写作、设计、编程、管理或从事其他工作,你都要有意识地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技能更稀缺、更宝贵,一旦如此,日积月累,在复利的魔法之下,你便会在人群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生活,你可能会为一些热爱之事想突破枷锁,勇敢追逐一次,但你的下一次交换都需要以稀缺性为前提。我们知道,成就伟大的事业并非光靠很大勇气就可以了,它还需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进行交换。

    3|建立职场资本

    无论是你的知识、才能、经验还是技能,都会将在日后,成为你职业生涯里的职场资本。不像行踪诡秘的激情,这些职场资本是你日后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它让你在竞争者中建立起了优势,并在事业上持续发挥着影响力。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该建立什么样的职场资本,也很少人意识到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应该去建立职场资本。这类人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没什么规划,大多凭一腔热血和一时兴起办事。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没有对自身的长处有所了解,就不会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长处进行打造。

    有人会觉得,只要在一个环境不断积累经验就会把事情做好,但现实是,时间只是你做事的必要前提,而不是你成事的必要原因。同样的时间内,每个人对相同领域里的技能提升是有差异的,有人只能从平庸到达一流,但有人能从平庸到达卓越。要想成为后者,就要有意识地去刻意练习,而不是盲目乐观地追求内心所好。

    要想获得职场资本,首先需要知道你处于哪一类职场资本市场。这种市场主要有两种:“单一”型和“多样”型。在单一型市场里,只有一种资本可以获取,而且有很多人去争夺这类资本。比如写作类就是一个单一型市场,它最关键的职场资本就是你能写出好内容,这意味着,你唯一需要争取的职场资本就是你的写作能力。

    而在多样型市场,这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职场资本,并且每个人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资本。像公司的运营专员,它可能需要网站更新、搜索引擎优化或社交网络推广等能力,但这些能力没有特定具体的要求,他只需要把这些能力结合起来达到公司推广目的,便形成他自己的独特职场资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就要识别出现阶段自己所处市场的类别,这样才有可能把精力投放到重要的事物上,让技能不断优化,从而提升积累职场资本的机会。

    接着,你需要拟订一个好的目标。你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锻炼你的技能,你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技能提升的要求。那你可以在现阶段给自己明确“优秀”的定义,如果你是位作曲人员,那你入行初期,“优秀”就意味着你要拥有一些好的作品来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睐。

    其次,一个好的目标能让你抽离日常“自动化”的工作程序,从而进入一个有意识的刻意练习阶段。我们知道,自动化的事情意味着是你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是令人愉悦的,但这正表明我们处于自身的舒适区内。如果按照舒适区的要求去工作,你的能力会到达一个可接受范围,从而不能继续提升而进入瓶颈期。而刻意练习则要求你跳出舒适圈,有一定时间量去做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它不会产生愉悦感,更多时候会有不适感,但这正是你能力得到锻炼的表现。

    最后,就是需要有耐心。你需要像一只猎豹一样瞄准你的目标,并在合适的时机才选择出击。追随激情的人容易被道路上其他追求所吸引,这会让他们事事选择半途而废。职场资本的建立需要时间,耐心就意味着专注于自己的主要追求,知道为了实现目标而选择忽略一些诱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终有一天,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资本来换取你的梦想。


    每个人都可以追随自己的激情,但这不是让我们执迷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天职”,它真正的意义是去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然后为世界(工作)产出有价值的事物。我们时常提及“工匠精神”,可我们很少把它运用到我们能力上的提升上,我们只有像匠人一样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作品进行打造,才会让自身变得有价值。当你优秀到无法让人忽视时,世界道路才能向你铺开,你的热爱与激情才会随之而来。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一旦我们积累了所需技能产生的职场资本,我们就可以运用好它们并为我们事业服务。打造自己喜爱的事业,重要的不是找“正确的工作”,而是去“正确地工作”,唯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才可寻找到稀缺而宝贵的东西。就如《三傻大闯宝莱坞》里面说的一样:“你追求卓越,成功自随你而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追随了激情,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if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