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老师成长园地师言师语
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如梦令》课堂赏析

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如梦令》课堂赏析

作者: 咣咣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3:48 被阅读35次

    今晚我不写诗经了,能力不足,火候不够,缓缓些日子,有能耐了再写了。现在把之前写的听课心得搬到这里安家,当做日更了。

    2018年11月30日,我带着虔诚之心聆听了郑老师的课,感触收获颇深,被她的精彩深深吸引了。她在讲台一方,一身飘飘红衣,似一朵红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她也如她的名字梨花,清香淡雅;她上的课犹如她课中的“藕花”,赏心悦目又实实在在。她带着我们“争渡,争渡”,惊起我们对语文课堂的审视和思考。

    王崧舟老师说,课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种境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最高境界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郑老师这堂课充分地折射出他的这一教学思想。“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的确,郑老师大家风范,将语文课上成了一场丰盛的文学和精神盛宴,将诗词通过她的精雕细琢,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们也从中感受得到她独有的气质美。也可以说,郑老师上的是“真情课堂”,是语文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下面我以我的浅薄之见,说说我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简单但不肤浅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在这一课中,整个教学过程结构简单,仅有三个板块:1、抓词眼;2、找意象;3、悟情感。但它的环节过渡紧凑,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诗意满满,精彩纷呈。

    【精彩片段】
    师:你闻到了什么?到处都是藕花,“我”——(学生读“争渡争渡)”,这边划不出去,那边也划不出去——(学生读“争渡争渡”),可是我想回家啊--(学生再焦急地读“争渡争渡”)......

    郑老师的“导”独居匠心,她注意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的画面想象出来,使文中内容具体化、抽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了对文本内容情感的体验。令在场的我们仿佛目睹了一位纯真少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瞬间。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与还原,将作品中静伏的、暗蓄的意境生发出来,尤其是对“争渡争渡”的创造性描述,让词有了生命的色彩和气息。从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畅游在郑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情流”中,“课即是人”。

      二、厚实而不浮华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郑老师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采,只有足够多的自信和文化底蕴才能像郑老师一样在课上从容挥洒,如行云流水。听她讲课是一种享受,既赏心悦目又实用有效。她的课告诉我,要想学生动情,自己要首先深入文本,内化文本的情思,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导学生亲近课文,情感不足,就不要进课堂。其次,教学基本功必须扎实,特别是写字教学这块,我必须要下功夫去学习,笃根本,去浮华,寻回教学本真。三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没有深厚的知识做保障,“传到授业解惑”也成为一句空话,文化语文,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底蕴。于漪先生提出语文课“要上得厚实,有分量,不轻飘”,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自己才能自然地成长,才能上好厚实的语文课。

    三、浸润而不煽情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也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课文朗读课上,以“读”为主线,以读悟道,明确学生阅读时应该抓住哪一些,对那些情感动人、形象鲜明、情景交融的语句多次朗读,情感在现,使学生深入其境,如见其人,产生共鸣与震撼,没有煽情,没有机械地读。

    [精彩片段]
    师声情并茂:“愁”是因为家破了,国亡了,我呐喊——(学生读:《夏日绝句》),可是“我”只能靠诗词来寄托,我回忆我青春年少时,读——(学生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是,当我看到满地黄花,我知道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读——(学生读《声声慢》)。

    听那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这是郑老师的语言;听那书声琅琅,有的放矢的是学生的声音。她将同个内容让学生用不同的感悟朗读进行比较,通过读表达出来,将语文真正地上出“语文味”,诗意满满,韵味十足。看似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读活了课文。“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总会被她干净利索、诗意雅道的语言所感染。再去反思自己总是唯恐学生不明白地啰里吧嗦,汗颜羞愧。我要努力让平面的语言文字站起来、丰满起来,让学生看得见语言的色彩,听得见语言的声音,感受到语言意蕴。

    四、情深而不虚假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还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郑老师总是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平等对话,如郑老师对学生说的话:想知道一个人,就去读她的诗读她的词吧,然后再写写她是怎样一个人.......

    我总是想将读书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在操作时却粗糙生硬得自己不能直视,要么上成了品德课,要么上成了热热闹闹的音乐课。郑老师却真的将美育春风化雨地贯穿到课堂里,她紧紧扭住文字语言这个抓手,通过教词、教句、教篇章,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去体味文本的文学韵味,感悟文本的人文精神。这一节课,郑老师拓展了两首跟李清照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的词作:《声声慢》、《夏日绝句》,她用词人的人生经历作为线索,将意象、意境、意蕴进行有层次的丰富和叠加,启迪学生与作品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看到作品背后的词人,引发他们的文化共感。学生回头再读课文时,对作品、甚至对人生的理解都已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每一个貌似寻常的字句瞬间有了无限的意味。郑老师就这样将她的教育情怀润物无声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上不了像郑老师这样的课,但我心向往之。愿我们慢慢地去品,细细地去悟,用心地去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踏踏实实地走向语文课中的最高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如梦令》课堂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j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