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的工作接近尾声。扯皮与乱遭共存,关键是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不能一视同仁,不要听之信之。
我的观点,绝对存在低能量或者浪费时间的时候,而且这种时间不在少数。
当代人,多数,为什么身心疲惫,为什么一点鸡汤后,或者一点好处后,难以持续保持高能量。关键原因这一就是扯皮和乱遭。
这扯皮,顾名思义,就是双方各至一个点,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最后,慢慢进行中,彼此消耗能量。
信息化的目的,是高效便捷,而我早上却看到了一点不高效的情况。瞬间觉得,这是体系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总之鄙人不想扯皮,但扯皮却必须存在。
扯皮是件坏事,但我总把它当做磨炼心性的大好时机。扯皮见多了,才能找到洞穿社会的普世的现象。现象背后,就是臃肿,低效和随波逐流。时间的荒废,扯皮算一件。
乱遭,多数指的是一种状态。可是乱遭,细细想想也是一种常态。墙上到处贴着静字。敢问,谁能一直保持静。乱遭是真实的一种心理表征。而市面上,却大力宣扬保持静的能力。敢问,你信书去做?还是琢磨,怎么与之共生?
这是一个小问题,但却是个大问题。它会影响心情,也会影响注意力,更能影响身体。
乱遭的时候,留下点文字。
把这个点先放下,用文字来宣扬生活。也比逢人就说,或者蒙头生气要强的多的多。前者,人说人,最后不可取,话都是人传出来的。而后者,是啥子,非要折磨自己,无救。
既然扯皮或者乱遭,乃是生活的常态。依我看,也就不需要太过计较。认识道理,比知道道理,更高一个层级。这高一个层级,就是保持自我的节奏。
村上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不管发生了什么,我只管保持我自己的节奏,继续攀登。”
何其难,但又多么的高级。方法,这东西,大多数都不是学来的,而是思考和时间换来的。
扯皮也好,乱遭也罢,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摆就摆吧,我当你就是棋子,而我当自己就是知己,当敌人,也当最好的英雄。把自己经营的,外人看不到差错,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扯皮和乱遭不怕,只要你有主见。怕就怕,败了心气。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