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与同学和师妹探讨学习方法问题的邮件总结。关于快速学习,很多问题还没想清楚,先把想明白的写下来,其余的问题以后再补充。
学习的思考
处于现在这个知识更迭进步很快的时代,学习几乎是一种生存能力,尤其对于硕士、博士,这样的知识工作者。我认为学习有两个要点:
- 终生学习意识;
- 快速学习能力;
终生学习的意识更加重要,这一点大家应该已经共识。知识的获取学习越来越容易,那么学会什么本身没有价值,快速学习、在需要的时候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创造价值。
近期考虑职业定位的优势问题,突然想到:面对一个学习能力足够强大的对手,没有优势可言,因为需要的优势他们可以随时复制。
快速学习实际上有径可循。
目的性学习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很强的目的性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以目的为中心,将需要学习的知识限定在足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内。只关注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忽略其他,不求甚解。
这种套路,在长期的应试考试中,我们已经非常熟练,然而要应用在更加广泛的事务中,还需多加思考。研究生阶段,单点突破比系统提升更重要,至少先要解决关键的课题问题,在空余的时间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哈工大土木学院李惠老师课题组有一位博士高师兄,做风工程,专业成果丰硕。在他硕士毕业,博一开学前一段时间,我和他聊天,请他介绍硕士课题的经历经验。他讲到自己大多数的时间在实验室做设备调试、数值模拟、实验操作,理论的流体力学学习不多,现在完成了硕士课题才开始抽空学习。我当时感到不可思议,现在理解了,做事首先要达成关键目的,甚至核心理论也可跳过,先做出成果,回头再研究理论也无妨。
不求甚解,先做实事,在基本的认识基础上做出成果(论文、实验、报告)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碎片化学习
对于专业理论以外的技能的学习,如理财投资、职场技能、PPT制作,实际上碎片化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2015秋季学期,也就是我的研一上半年,我用课程、工作之外的零碎时间先后学完了长投网价值投资初级课,以及职场MVP生涯规划课。这些专业理论以外的技能学习,难度不多,重点在于投入足够的时间。很多人都反对微信、微博的碎片化信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越是碎片化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容易获取。只要我们把握目标重心,那么碎片化学习也能技能很多宝贵的知识技能。
721学习法则
这是我在网课中学到的一个概念,我个人非常认同。
基本观念是,少数时间用来学知识理论,大部分时间用来习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才干。
- 10%,知识,理论学习和阅读;
- 20%,指导反馈,专家指导、同学交流;
- 70%,实践,生活实践中完善;
这种观念与我们传统的课程培养方式几乎南辕北辙,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正是能力培养的正道。我在毕业设计期间,跟随杨老师学到了惊人的知识和能力,其实纯粹的知识理论学习时间占总比例很小,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反馈交流+实践,正是如此,收获了真正的做事才干。
具体而言MATLAB、ANSYS,基础的命令语法很快学会。然而学会本身没有价值,重点在实践,用工具来构造问题的解决方案。大量的时间应该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头到尾看MATLAB、ANSYS的教程书籍。
学习的途径
学习的途径,从系统性到针对性,从获取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
- 人
- 事
- 网
- 书
- 课
对于纯理论之外的学习,以上顺序就是最佳尝试序列。
详细的说法见 最佳知识学习策略,能力提升的最佳策略,网课学友的总结。
人
人,是知识经验的载体,找到合适的人求学,效果事半功倍,能少走很多弯路,更快达成学习的目标。
例如,想要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
- 第一步最好能找到精通这个领域人;
- 请他讲述知识的骨架脉络、核心概念、难点问题、学习路径;
- 自己顺着线索向前学习,遇到问题迅速反馈解答。
这是最理想、最难得的学习模式。
我用四个半月拿下考研,很大程度上靠南哥的教练式支持答疑;ZSY在毕设过程遇到结构力学问题,请教刚考完研,很熟悉结力的WYC,一个晚上就弄清楚了超静定计算方法,还编制了ASNSY求解程序。
这种方式最大的难点就是找到有能力、而且愿意教你的人,在高校的环境里,课题组的老师、师兄师姐就是最好智库支持。同济研究生能在整体上快速学习掌握ASNSY、MATLAB,一定程度上就是受益于一个充满高手,适合快速学习的环境,同样的事情即时同样努力,在HIT很难发生,没有环境。
事
通过做事来学习,这点我自己也不能说的很清楚,有兴趣看看上面链接文章的详细说法。
我的理解就是,找到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事情,从事中学习。
我们往往听别人讲他们做了什么什么事情,仅仅道听途说不会有什么收获。但如果我们把自己代入相应的情景,设身处地考虑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例如
- 谈师兄的课题论文,考虑“如果是我,如何解决实验问题,如何与导师沟通,如何安排进度”;
- 谈师兄的工作就业,考虑“我该如何准备简历,提前做好哪些准备、面试如何表现”;
网
基本问题、针对性问题先上网。
- xx是什么?
- xx软件如何操作?
- xx有什么解决方法?
这一类非常具体细化的问题最好的先上网解决,直接问人反而是不适宜的。一般情况下,百度、bing、知乎都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至少线索,顺藤摸瓜就会离答案越来越近。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看书、请教他人,于人于己的效率最佳。
书
传统观念上,读书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在我看来,书依然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但不是最优先。读书的系统性最好,但时间精力成本太高。
纯理论的深刻理解,必须读书,无可替代。读书要点:
- 核心理论知识的单点突破;
- 找到最佳的教材、书籍、论文;
- 多本书对照学习,一本书为主线,通过不同的书来覆盖具体专题;
课
课程学习实际上介于书和人之间,质量高、难度较低的学习方式。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有:
- 学校课程
- 网络课程
专业知识主要在学校课程,专业之外各种知识技能,只要不依赖于仪器设备,都可以在网上学到。
从个人经验来看,学校的课程,除了少数优秀负责的老师会很有收获,其余的课程质量远不如网络课程。
课程的主要好处:
- 提供了明确清晰的知识框架,学习材料;
- 考试大纲确定了课程骨干知识,抓住重点;
- 同学提供了互助进步氛围;
弊端:
- 应试考试过于扭曲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