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序言
序言主要描述了两点:第一,写这本书的原因和目的。第二,本书将会围绕阅读的四个层次来阐述。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阅读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地活力。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 很多人认为,比起主动的写跟说,读与听完全是被动的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棒球赛中的投手和捕手才对。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一样的,只有当投手和捕手密切配合时,才会成功。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送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了。
- 主动的阅读包含哪些条件?首先,主动的阅读。其次,在阅读中使用了很多技巧。
- 阅读的目标:第一,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为求得理解而读。
- 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 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厉害,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作者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无论是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还是指导型的学习,思考是一定会在这两者学习中都会出现的东西。思考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
- 倾听是从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 阅读分四种层次,并且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次又包含在第三层次中,第三层次又在第四层次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这个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 第二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其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中,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能。因此,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 第三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 第四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叫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 第一个层次的基础阅读又分为四个阶段:
- 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 认字。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这个阶段的成果是阅读能力和初级的读写能力。
- 词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相当于拥有四年级左右的读写能力很轻易地阅读交通标志或图片说明,填写政府有关的简单表格等等。
- 拥有了八年级、九年级的读写能力。相当于小学或初中毕业了,这个时候孩子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了,但是还不够老练。
- 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里都有老师的指导来消除这个阶段会出现的难题。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在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一些建议:
-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
-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社的介绍。
-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 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个段落,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节省了更多时间,高兴自己掌握了更多重点。然后轻松地发现原来阅读是想象中还要更为简单的一件事。
-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度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真的读的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比检视阅读来得慢一些,但就算你拿到一本书做分析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每一本书,无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 看书时嘴巴跟着念出声,看了两行之后又倒退回原点等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速度。要矫正这种不好的习惯:你可以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的越来越快。多加练习,你的速度就快了。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 主动阅读就是你在阅读时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比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已获得更多的启示。
-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 光是知道上面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将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倾诉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使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 三种笔记。当你检视阅读一本书时,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做笔记。但在检视阅读中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么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这就需要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这样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样做的笔记就被称为概念笔记。在做主题阅读时,记录的笔记也是概念性的。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异常讨论情景的笔记——这场讨论时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这样笔记我们称之为辩证笔记。
- 阅读的习惯。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
-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阅读就跟滑雪一样,除非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阅读技巧比滑雪复杂多了,刻意去训练自己的阅读技巧,慢慢就变成习惯。而你一旦有了这样的阅读习惯,那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了。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 区分实用性和理论性的书。一本实用的书会很快就显露它的特质,因为它经常会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之类的字眼。实用书所用到的典型陈述,是某件事应该做完(或做到);这样做某个东西是对的;这样做会比那样做的结果好;这样选择要比那样号,等等。相反的,理论型的作品却常常说“是”,没有“应该”或“应当”之类的字眼。那是在表示某件事是真实的,这些就是事实,不会说怎样换一个样子更好,或者按照这个方法会让事情变得更好等等。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这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
-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这个规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 根据第三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可以通用的。根据第二个规则,我们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如此这般。做完这件事之后,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数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
- 写作与阅读时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尽管这些规则是一体两面,但实行起来却不相同。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
- 分析阅读的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
- 总结。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找出重要字,透出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这个规则需要我们采取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个步骤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 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 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 分析阅读的五、六、七、八规则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已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 一本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就跟平常的对话没有两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说话,也不会受到干扰。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 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分析阅读的第十一个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 上面三个规则,也叫批评式阅读。这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 理想化的辩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这也是你的预先评断。否则你就不容易接受对手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利。一场好的辩论时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第三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 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及批评式阅读也是可以相当有纪律的。这套方法指出四种站在对立角度来评论一本书。希望即使读者想要提出这四种评论时,也不会陷入情绪化或偏见的状态中。我们的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2)你的知识有错误。(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读者不能任意使用这些评论,除非他能确定能证明这位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一本书不可能所有内容都是知识不足或知识有误。一本书也不可能全部都不合逻辑。而要作这样评论的读者,除了要能精确地指认作者的问题之外,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
-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总结。
-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论述的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 所谓“内在阅读”,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我们前面所谈的阅读规则,是有关内在阅读的规则,但有时候还必须要借助外在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
- 外在的附注来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 在评断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 当在阅读一本实用性的书时,一定要问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 三个不要:第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第二,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第三,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 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第二,阅读历史时,不要只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 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目录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失少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答案。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建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同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才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
- 读一本好书,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反馈也最多,反馈一般分为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附录二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试
个人读后感:
吐槽:我看的是中文版本,2004年版的,翻译的不算太好,差强人意。不过,原版书的初版是1940年,我看的中文版是翻译自1972年的增订版。如果你英文好的话,可以阅读英文原版。《How to read a book》!
关键点:主动阅读,阅读的艺术,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如何阅读各种类型的书,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提供四个阅读层次的一个练习。
个人碎碎念:
这是一本系统讲述阅读的书,也许好多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是的,你可能还真的不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人不会读书,不会系统地读书,包括我自己。对照着本书中的阅读层次,好多大学毕业的人估计还停留在基础阅读的层次上,更何况还有好多人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上了这么多年学,读了这么多年书,到头来发现自己竟然不会读书,多么可悲啊。
很多人讨厌读书就是方法或者技巧不对。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主动阅读,可是很多人都是被动的、被迫的读,再加上教育上的强制,很多人就会反感阅读,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越不想读,就越不会读。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小说呢?因为它们融入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角,置身书中的情节,随着角色高兴、悲伤,进而被感染,不可自拔。说到要看论述性的文章,大家就都犯困了,就是因为其不主动,阅读是一项活动,一定要主动。阅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对话,作者说完了,读者能不能完全接受到作者的讯息呢?关键看你主动与否。一定要记住,阅读是主动的。
现在社会,社交媒体发达,资讯新闻满天飞,电视,电脑,手机,qq,微信,微博,到处都是资讯。你只是想获得资讯的话,基础阅读就够了,看一下推送新闻,就知道哪里爆炸了,哪里沉船了,哪个明星恋爱了。但如果你想增进理解力的话,你就不单单读这些简单的资讯了,而是读新闻传播学之类的书了,获得这些资讯背后的大量知识,而随之运用的阅读技巧就多了。
阅读分四个层次,大学毕业之后,大家至少都拥有了基础阅读的层次(这个层次初中毕业就该掌握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用到了四个层次的中的某些规则,但是不够系统,希望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加练习书中的阅读技巧。例如,你要写毕业论文,或许就要用到书中提到的主题阅读中很多技巧;你在学习几何原理,你就要大量运用分析阅读中的很多技巧。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照搬本书上所有的规则,一定要结合自己阅读的书来实际考量,运用合理的阅读方式来学习。
不管你自认为会阅读还是不会,你都要读一下这本书,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阅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下笔记哦,有助于阅读,又有助于自己以后回顾这些陪你度过美好时光的好书。
活到老,学到老。而书籍是学习的一大来源,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阅读,继续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jpg
网友评论
这篇文章可以说对写作,课题研究,学生阅读,工作人士阅读,以及科研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话题虽然说的是阅读,但阅读往往与写作相辅相成的,怎样去阅读同时反馈回来的就是怎样去写作。可说对简书想写好文章的童鞋是一个很好的福利。简友认真阅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也在讲怎样去构思,也就是作者提到的“骨骼”。这也是重中之重,往往水平不够的比如说我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不清楚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能分解成不同的驱枝。对于“相关联”,也就是部分间环环紧扣的问题,这是逻辑思维强有力的体现。要让文章内容丰富就的收集资料,还能更好的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作支撑。
工作外阅读的力量以及带给我们的改变也越来越大了。主要有目的和无目的的阅读两种,大多会是前一种,无论哪一种,作者都有提供很好的解决阅读方法。能快速的掌握书中重点,又能比较细致深入的了解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答案的所在。要提出问题,就得全面的认识,触类旁通,知晓同类书籍作者都在讨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也就是作者提到的不去强行辩解,而要带着解决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好过作者,或者更有意义,这是最终阅读。
都说理论结合实践,读了实用书籍后,作用发挥得最好的就是不停的实践了,当然现实肯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但得知体验后的感触竟与书中作者同等感受,那是怎样的灵魂与真知碰撞出的火花啊。就这样连续不断自己也可以写一本书了
另外作者文中第七章第三小段写到两句都是谈的是什么,都是一样还是有其他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