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调,秦给国家取了名——CHina,汉给华夏主体取了名——汉族。
中国有两个时期,国内乱成一锅粥,人口死伤无数,但外族势力还是不敢入侵或者还要被秒杀,一个是春秋战国秦时,一个是汉末,王夫子说,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但我们记得最多的是另外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上汉元帝的奏折,字不多,每次看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按捺不住,只想着正好有个事让我拔剑上前。这200来字,背了很多次,还有一篇就是心经,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千古好文。
清末时,中国被虐的不成人样,连民国时也摆脱不了,但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就换了一个样,很短的时间,我在想,人还是那帮人,武器也没改变多少,是什么决定了一个民族时强时弱,其实这就会牵涉到一个命题,到底是英雄决定历史进程还是群众决定历史进程,英雄说是群众,群众说是英雄,相互在推辞,我觉得英雄带领群众取得成功,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于是他就觉得自己的渺小,而群众在看到不同人物的带领下,取得的不同效果,于是就感到英雄的重要性,于是就产生了这个差异。其实,分开两种,将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分开,社会进步绝对是英雄,科技进步是群众。
人是如何取胜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总结了,中心一点就是组织起来,分成两方面,一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二是时刻用战斗来求团结。当然,这是具体做法,核心还是要有精神,有灵魂,有信仰。可是,如果推广到上下五千年,核心这块就显得不确定了,但做法确实亘古不变。
PS:陈汤一文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