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忌"五俗"要开法眼明道眼
第一种俗眼是喜欢尽龙,认为龙尽气锺,穴必在此,不知龙尽则局势多散漫,龙虎不包里,明堂必矌荡,水口不关拦。
第二种俗眼是最爱龙虎钳口,不问气胍是否融聚于此,不知砂水顺逆,见有开钳之地,即于当中点穴。
第三种俗眼是喜欢在两水合襟之处搜求,以为穴在是矣。不知往往合襟于前,则山嘴必尖,去水必直,龙虎必长,真气必荡。所以,不论来胍及穴星,而以两水合襟为先务,则枝脚桡棹,三条五条,亦有合水者,皆可作穴乎?
第四种俗眼是作穴一定要后枕主峰正顶,不知龙从左来,穴须右裁,龙从右来,穴须左裁之理,不明釜虚不可中心下,土实偏宜角上裁之法,不识匾大临弦出,粗雄向侧寻之道。
第五种俗眼是喜欢阔大明堂,不知内堂要紧,外堂宜宽之理,不知明堂矌荡,生气散于飘风之忌。
何谓法眼?
第一:于群山缭乱之中,众胍拥出之处,审其大会之情,知其正胍结作,高出云霄而不失于孤寒,低近泥涂而不沦于卑下。或结穴在至斜至侧至隐之处,而不失于险诞。虽余气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数里奔逸而不为嫌,虽穴前无水无田,无朝对,一臂掬转,不见外堂,而不以为异,如所谓顺骑龙,斗斧下,斩关下,皆了然于心目中,而安然有把握。第二:看来龙过峡而知结穴之远,近,高,低,大,小,穴星之形状如何,穴中之土色如何。第三:能知结穴之地,葬后速发,迟发,暂发,久发,或先败后发,或先发后败,败而又发,或发后即败,败后不复发等等。
何谓道眼?
乃望气而预知盛衰,察形而预知兴替。如清代曾国藩观天象五星连珠,即上表预期太平军之乱即可平。又如南宋传伯通观临安(即今之杭州),上表有云:「金匱淩雲,雖少府有積年之聚,廉貞?主,必大臣多持柄之虞,昂日星虧,武臣多咎,鬼金位起,閹寺施權,文曲多山,俗尚虛浮而詐,少微積水,人多文飾而貪,雖云自昔稱雄,實乃形局兩弱,只宜為一方之巨鎮,不宜作百祀之京畿,駐蹕暫足偏安,建都難奄九有。」其后果如传公之言。又如吾师张一峰,看袁世凯袓墓,指出穴前其下三丈,有伏流龙泉,掘地三尺,果然有泉水喷出。又算出是八二之数。其后洪宪称帝,只八十二日而结束。又如霍鉴清在一九三六年发表「畅谈香港地运兴替之道理」一篇文章中,指出香港旺于上元二运,困于三运,败于四运,凡此者,道眼是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