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书摘
《微习惯》介绍了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培养法:微习惯。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它能让人摆脱高期待值的心理压力,从而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全书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阐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某一行为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指出只要你开始行动,你就有机会做得更多,当行动成为习惯时,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
适合谁读
· 进取者
· 自控力差的人
· 想寻求改变的人
关于作者
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策略推广者。他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为了改变这一点,他于2012年起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开始研究习惯养成策略。他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坚持读1页书,坚持写50个字。两年后,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写作和健身习惯,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学什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成功的习惯
每当新年伊始,我们总会暗暗下决心要做出改变,诸如:新的一年要积极健身不熬夜、要存钱不做月光族、要多陪家人……然而到了年尾,年初定下的目标往往实现不了几个,不是刚开始就夭折,就是坚持到中途就放弃了。那么,到底要怎么破解这种常立志但总是志不长的魔咒呢?
《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可以长期坚持的行为策略——微习惯。书中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长期坚持某一行为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身,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而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不会给人造成任何负担,不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做事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实现。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热情递减法则”;
· 如何理解“自我损耗”;
“21天习惯养成法”的弊端是什么。
一、挑战一个俯卧撑的微习惯思维
1、什么是微习惯
我们在说微习惯之前,先来看看作者斯蒂芬·盖斯在“新年愿望”上失败的例子。斯蒂芬和许多普通人一样,每到新年都会立志表决心,这一年他决定用原地锻炼30分钟的方式开个好头。但是他发现自己一点动力都没有,即使是尝试了给自己打气、甚至幻想瘦下来的八块腹肌。这些一开始还能奏效,但是时间一长,30分钟的锻炼对斯蒂芬来说“就像登珠峰一样难”。
我想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有和斯蒂芬一样的经历,都梦想自己能瘦成一道闪电。但是为什么开始不了或者开始了但坚持不下来呢?
其实,还真不是30分钟锻炼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吓人,说白了还是这30分钟的对立面太强大:一想到还要和撸串喝啤酒吃冰淇淋作斗争,还没开始心就凉了半截;一边是当下就能享受到的惬意舒适,一边是需要坚持很久才能看到效果的辛苦锻炼,在这种情况下,30分钟的锻炼确实比登珠峰还难。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转换一下思维,不是做30分钟的锻炼,而是只做1个俯卧撑,就1个,不必多做。这正好和挥汗如雨的锻炼相反,是不是就没有理由再去拒绝了呢?斯蒂芬就是从每天完成1个俯卧撑开始,一年时间,他竟然练出了腹肌,还养成了每天健身的好习惯。斯蒂芬说,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新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习惯大幅缩减,变成习惯的迷你版。比如说,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每天看1个小时书,缩减成每天看1页书。微习惯就是把大的习惯拆分,变成小得没法说不的微行为,每天要求自己坚持,最终彻底改变自我。
2、为什么微习惯能够成功
微习惯之所以能成功,还要从习惯的创建过程说起。通常来说,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行为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但是有过经验的人可能都会发现,动力和意志力这两种激励方法,效果非常有限。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偶尔激发出来的动力往往都不长久,总是会被玩一会儿游戏、与朋友吃顿火锅这类的事情给打断。动力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它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的感受总会受到各种外部事物的影响而变化。你的血糖水平、荷尔蒙、环境刺激、天气变化、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改变你的感受。有人可能会说,我能靠激发动力每天阅读2小时,而且能连续坚持21天,不是传说一件事情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习惯吗?斯蒂芬说,如果你真的以为这样就能养成每天阅读2小时的习惯,那只能说你太天真了。在书中,斯蒂芬创造了一个新的法则,叫“热情递减法则”,就像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法则”一样,你吃第一块巧克力时的愉悦感是最强的,之后的每一块都会比前一块带来的愉悦感略低,直到你吃腻了,远离它。我们在进行重复行为时也一样,随着重复次数增多,愉悦感也会逐次递减。
所以斯蒂芬认为,新年目标坚持不下来,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用错了方法。有热情固然是好事,但是你不应该把做这件事的热情当作是实施行动的信号,如果最开始就选择不依赖动力,就能有效降低坚持不下来的风险。
说了动力的不可靠,我们再来看意志力。动力说变就变,比如,你的狗病死了,你会很伤心而根本无心锻炼;或者你今天加班到很晚,特别累也不想动;又或者你失恋了,心情不好,也不想锻炼。和动力正好相反,意志力是一种能够克服各种抵抗情绪,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能力。
斯蒂芬说,靠意志力创建习惯特别可靠,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用。人们总以为意志力是取之不尽的,只要有信念,就一直会有足够的意志力促使愿望达成。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意志力是一种十分有限的资源。现实中,很多人应该都有体会,在完成一次重大考试或者重要的项目时,都会觉得自己的精力已经消耗光了,这个时候你根本不想再继续工作或学习了,只想彻底放松一下。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叫做“自我损耗”,它说的就是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你把它耗尽了,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时你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就会下降。
新习惯的养成也是一样,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在习惯养成之前我们会遇到好几次想要放弃的痛点,这个时候就需要靠意志力来强迫自己完成这个行动。很显然,在你已经被工作累成狗的时候,完成1个俯卧撑要比坚持30分钟的锻炼容易得多,毕竟,30分钟锻炼与1个俯卧撑相比,明显会消耗更多的意志力储备。而微习惯正是抓住了“意志力有限”这个特点,几乎不需要什么意志力,这就好像让你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让你的习惯更容易养成。
二、微习惯能帮你拓宽“舒适区”并让你坚持下去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个“舒适区”,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圈。在圈里你会感到舒适而放松,而圈外是你想达到的目标。圈外的你练出了马甲线,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不再熬夜,吃更加健康的食物,你会看到一个具有正能量、更加积极的自己。但是这些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要经历不舒适的过程后才能实现,所以它们都在舒适区外。但是要走出舒适区并不容易。我们的大脑天生抵触变化,而且大多数阻力会在两个特定时刻出现,一个是行动前,一个是继续行动时。
我们都学过牛顿第一定律,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否则,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速度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会相对简单。要做到这一点,第一个动作就必须非常简单,因为开头是相对来说最难的环节。虽然开始了,也并不意味着你能成功,即使你已经坚持了21天。斯蒂芬在书中批判了现在很流行的“21天习惯养成法”。研究表明,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 18 天到 254 天不等。每天喝一杯水可能属于 21 天就能养成的习惯,但是像每天100个俯卧撑这样更具有挑战性的行为,是要几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变成习惯的。所以说,坚持是习惯养成的第二大阻力。
微习惯正是解决了这两大阻力。以俯卧撑为例,微习惯通常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1个意味着什么呢?就像走到舒适圈的边缘,然后向外迈出一小步,但因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适区里,所以大脑不会有特别的反应。
如果你一开始像百米冲刺一样奋力跑出舒适区,可大脑天生抵触变化,一旦你的热情和动力消失,大脑里的另一个你,就会强迫你回到圆圈里面。用微习惯开个好头,就不会出现用力过猛的后果。而当你适应了做1个俯卧撑后,它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奖励。你会更适应做俯卧撑这项运动,接下来你的舒适圈就会不断扩大。这样一来,即使你逐步加大运动量,也能轻松适应每天做若干个俯卧撑的行为,所以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想的要大得多。这种微习惯的力量,能帮你永久拓宽你的舒适区的界线。即使当你打了3小时篮球,意志力到了零点,大脑和身体都在告诉你今天不可能阅读了,你要睡觉了。可是一想到你的目标只是读1页书或者写20个字,这个目标小到你的大脑不会感到任何压力,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你还是可以坚持把它完成。微习惯让你在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下来,极大地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我们对完成一件事的能力的信念,说白了就是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为什么说自我效能感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呢?有些人可能会有一种体会,就是越是觉得自己会失败,那么结果可能真的不会太好,这其实就是“墨菲定律”在心理学上的体现。而微习惯恰恰不需要任何自我效能感就能成功开始行动,而每天一点点的成功又会反过来帮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因为我们不会被遥不可及的目标吓坏,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感到内疚。
也许你心里会嘀咕,“1天做1个俯卧撑能管什么用?这点进步太小了,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作用。”
如果你要这样想,那你就错了。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的就是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东汉的陈蕃,他从小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过来看望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垃圾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
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问得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一屋都不扫,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宏愿的。现实中的很多人也跟陈蕃一样,眼高手低,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为求改变而勉强为之,这就是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所以千万别小瞧每天1个俯卧撑的力量,虽然这个胜利很微小,但是它远比隔很久才做30个俯卧撑有效得多。在日积月累之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更高的目标。以上就是微习惯成功的原因,微习惯靠着微步骤加少量意志力,让我们成功地从静止状态切换到运动状态,并产生强大的惯性帮助我们继续坚持下去。微习惯有效突破了阻碍习惯养成的“动力和意志力不足”两大阻力,通过一个个微小的成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三、微习惯的应用指南
以上,我们讲了微习惯是什么和为什么有效,接下来,我们就该讲怎么办了。斯蒂芬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八个步骤来完成微习惯的制定。我建议你现在拿出一个便签本和一支笔,听完以下内容后,写下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
列出你想要养成的微习惯清单,比如说每天背5个英语单词、每天读1页书、或者每天1个俯卧撑。也许你有好多习惯想要养成,不过由于我们的精力有限,所以最好别超过4个微习惯。每个人的舒适圈不同,也不要被别人的大目标吓到。适合王健林的“小目标”是挣一个亿,而适合你的也许是不做月光族,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列好习惯后,想想看你为什么要实现它。作者斯蒂芬在书中举了自己的例子,他的目标是每天写作和早起。因为写作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早起是成功人士都有的习惯,赖床会遭人鄙视。
在挖掘内在价值时,他发现,早起对自己来说不是内在的价值,因为它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写作则不同,即使熬夜写作不被理解,他也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件事可以长期坚持并且永远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斯蒂芬说,你要深刻挖掘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别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勉强为之。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培养习惯的常见依据一般是时间和行为方式。时间就是指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完成,这比较适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他们的时间一般比较规律。比如可以设定中午12点锻炼,因为时间很具体,很容易培养自控力。但是如果你的时间比较自由,就可以根据行为方式来选择习惯,行为方式一般指某一种场景,比如吃完饭后,睡觉前等等这些具体的行为场景。不过就算没有什么依据,也不用把事情想得太复杂,遵循“一天一次,随时可做”的简单法则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在减肥的时候,最让你崩溃的,其实不是过程有多么辛苦,而是在你付出了汗水之后却发现体重根本没变。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非常坚决地反对再继续锻炼,因为大脑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作者的经验是,在快坚持不下去时,适当给自己一点奖励,这会激励你继续行动、帮你恢复意志力,而且也会让习惯的养成更加快乐。比如说犒劳自己看一场电影,或者美餐一顿。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
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每天睡前对微习惯做个总结,用文字记录会放大行为的重要性,增强大脑对它的印象,另外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现在有很多手机app都有打卡功能,每天会提醒你该完成微习惯了,还能追踪你已经完成的天数,我们要善于利用数字化追踪,监督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因为微习惯很小,所以经常可以超额完成任务。一旦开始,有人就会希望多完成一些。作者提醒我们,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也没关系,因为你依然在坚持微行动,它最终会形成习惯,这就给超额完成打下了完美的基础。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这就会带来负担和压力。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因为如果继续提高目标,你可能会由于不能完成而产生挫败感,继而中断微行动,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微习惯固然很好,但是要保证你真正养成一个习惯后,再添加新的习惯。所以你要关注一些信号,比如对完成这个习惯的行为“没有抵触情绪,不完成反而不舒服”,“认同这个新行为以及带来的身份的转变”,“每次都能不经过考虑地开始行动”,“行为已经常态化,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等等,出现以上情形时,基本可以说,你的习惯已经养成了,这时就可以考虑添加新的习惯练习了。以上就是让我们彻底改变的八个步骤,遵循这些微习惯养成的步骤,就可以轻松养成好习惯,给你的生活增添积极行为,持续丰富你的生活。
总结
我们曾经读过美国科普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写的一本书,叫《习惯的力量》,书中说,“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你的日常习惯很可能会决定你人生的成败。
于是,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然后现实却是,坏习惯不那么容易克服,好习惯也不是那么容易养成的。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而且厌恶改变的,而几乎所有的好习惯都需要消耗人有限的意志力,会给大脑增添额外的负担。《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这本书则向我们介绍了一种让大脑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让我们看到了微习惯的巨大力量。老子《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伟大的目标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出来,如今我们许多人的目标无法坚持甚至不等开始就已经夭折了,关键的原因不是目标不够大,而是目标太大,以至于无从开始。微习惯告诉我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行动和改变,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每天的点滴积累,终会形成相伴一生的好习惯。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403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一苇)
《微习惯》金句:相比一次做很多事情,不如每天一点儿事情的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微小的改变经过积累,亦能无限接近自己的终极目标。
点击右下方的“分享”按钮,把践行微习惯策略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使他收获更好的自我!
《微习惯》: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它能让人摆脱高期待值的心理压力,从而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微习惯》: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它能让人摆脱高期待值的心理压力,从而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