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善于行使“道”的人,精神境界通常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这些人处世微妙而玄奥,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正是因为他们很难被常人理解和认识,所以只能勉强形容一下他们:
他们总是小心谨慎,仿佛在冬天涉水过河,怕踩破冰层掉进寒水之中;
他们总是警觉戒备,仿佛一个国王害怕邻国的军队随时来进攻自己的国家;
他们总是恭敬郑重,仿佛是要去远方赴一场重要的宴会的客人一样;
他们总是行动洒脱,仿佛是初春的冰块缓缓地消融;
他们总是淳朴厚道,仿佛是一块浑然天成、未经人工雕琢的艺术品;
他们总是豁达宏远,仿佛一座深幽的山谷,拥有承载一切的空间;
他们总是浑厚朴实,仿佛浑浊的河水,并不排斥与万物相合。
谁能使浑水慢慢地澄清,变成净水?谁又能使寂静慢慢地变得活跃起来,让空间里出现生机?
保持这种“道”的人不会自满,也正是因为他从来不会感到自满,所以才可以去旧存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简单而言,一个人要给自己空间,需要保持容释、淳朴、旷达的心境,而不能僵硬、狭隘、刚愎、排外。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的地方,也才能有进步、有未来、有发展,以利于生命的延续。例如一只杯子,只有当它没有满的时候,才有空间,人们才会继续用它;一旦它装满了东西,就难以承载更多,那它的作用也就到头了。
道德经反反复复都在说一件事,如何保有玄牝,生生不息。
要保有生机,首先不能盈满,天地如风箱,才有生机的空间。
要保有生机,还要知道有归于无,无中生有的循环。清晰有归于无,得意时才能不忘形,知道得到转瞬即逝,有必然归于无,要好好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同样,也知道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失意不丧志,在绝境中总有生机。
只说了这一件事。
前四十年,要跟我说有归于无,可能没人相信。一切欣欣向荣,明天总会更好,生活工作欲望,一切都在做加法,有了还要更多,增长没有止尽。为了增长做增长,虚高的PE,难以填平的欲望,节节攀升不会掉的房价。
然后,有归于无。
没人能适应,我们没有经历的,只是还没到周期的节点。经历的时候,被摧毁的意志力,同样没人相信无中生有,只有绝望。
绝处逢生,无中生有。道是这样说的,唯一的问题是,时间点在哪里。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image.png
网友评论